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28日
袁安:“四世三公”的奠基者
    栗东旭/绘

  文/李贺建
  天中人杰地灵,汝南人才辈出。历史上,五大著姓望出汝南,其中袁姓便是其中之一。
    汝南廊望,始于衰安
  据《后汉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华袁氏族谱》《中华百家姓源流》等史料记载:袁氏早期主要以其发源地陈郡为中心,在河南发展繁衍,尤其是汝南袁氏最为兴旺。涛涂的七世孙频,《左传》称之为辕颇,曾任陈国司徒。颇的九世孙生,在汉王刘邦手下担任谋士。生之曾孙干,西汉时被封为贵乡侯。
  干的五世孙袁良,汉平帝时举明经,任太子舍人,负责太子的安全保卫工作。东汉光武帝时任成武令,其子袁昌居洛阳,生子袁安。袁安入仕后历官太仆、司空、司徒,食邑于汝南,其子孙兴旺发达,形成望族。据《唐贞观八年条举氏族事件》载:豫州汝南郡七姓有袁氏:《太平寰宇记》谓:豫州汝南郡九姓有袁氏:《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云:豫州汝南郡二十六姓有袁氏。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向外发展。因此我们说发端于袁安的汝南袁氏是中华袁氏最为兴旺的一支。袁氏旺族,根在汝南。袁安就是汝南袁氏郡望的始祖。
   东汉袁氏,四世五公
  据《重修汝南县志》《百家姓书库·袁姓》及有关资料载,自袁安起,其后的近200年时间里,汝南袁氏家族人才辈出,显盛于世,“四世五公”,“于东汉一代相终始”。
  关于“四世三公”和“四世五公”的说法问题,“四世三公”即四代人中都有人做司徒、司空、司马这一级的官;“四世五公”即四代人中有五人做三公这一级的官,他们分别是:袁安,司空,司徒;袁敞,袁安子,司徒;袁汤,袁安孙,司徒、太尉:袁逢,袁汤子,司空:袁隗,袁逢弟,太傅,位列三公。
  汝南袁氏不仅在政治上辉煌,在学术上的表现亦尤称道。当时的学术主流是经学,汝南袁氏则以专习孟氏《易》见长。袁安的祖父袁良曾师从经学大师孟喜。孟喜与施仇、梁丘贺都同学《易》于田王门下,后来这3人各立门户,成为西汉《易》学3大家。袁安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得孟氏《易》真传,使《易》学成为袁氏积养深厚的家传之学,这为袁氏步入官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不计危言,忠心报国
  袁安出仕后,碰到一个大麻烦:明帝对宗室限制极严,楚王刘英还广纳宾客,私作金龟玉鹤以为祥瑞,更是传出了将要谋反的消息,太尉、司空、司徒还把皮球踢给了袁安,让他来核实楚王刘英谋反案。
  明帝虽然不忍直接杀了和他关系不错的刘英,但在他自杀后,明帝还是大兴牢狱,受牵连者数千人。袁安为楚郡太守后,没有急于定罪,而是一个一个地审理,将那些无罪的人都释放了。“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明帝为袁安的正直所感,释放了400多人。
  元和二年,亲近汉朝的南匈奴抢掠北匈奴,由于此前北匈奴刚同汉朝和解,武威太守孟云上奏由汉朝从中协调,让南匈奴单于把抢掠的人和牲畜归还北匈奴。
  鉴于匈奴狡诈无信,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等公卿大臣认为此举是姑息养奸,还会使得臣服的南匈奴不满。但袁安认为:“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
  不过袁安并没有放过北匈奴,此番是北匈奴占理,袁安虽然为其开罪,却是驱虎吞狼之计,为的是继续挑拨匈奴内斗,“阳以施大德于南虏,而阴以除中国腹心之蠹”。
  由于议论南北匈奴一事,袁安与郑弘、第五伦有了间隙,赞同袁安主张的汉章帝允许了第五伦告老致仕,由袁安接替为司空。之后,袁安又代替桓虞担任司徒,与窦太后、车骑将军窦宪、司空任隗等共同辅佐年幼的汉和帝刘肇。
  窦太后临朝称制,大肆安插窦氏族人和党羽亲信,又轻易发动讨伐北匈奴之役。和帝年幼,窦氏外戚横行朝内朝外,袁安心有救国之策,却没有力量反抗,徒有三公之位,而无兵戈与健儿,“每朝会,忧念王室,未尝不流涕也”,以至于袁安郁郁而终。
  袁安抑郁而逝,朝廷上下十分痛惜。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歌颂袁安的为人品格,清乾隆年间,汝南知县王元梅,对袁安刚正不阿、不计危言、忠心报国的一生给予高度赞扬:“公事邮传肯致书,寒风一榻隐蓬庐。自承辟荐司徒后,劲节还如卧雪初。”
   袁安卧雪,一个美谈
  王知县诗中提到“劲节还如卧雪初”,是个和袁安有关的典故。有一年大雪,洛阳县令出外考察灾情,见家家户户都扫雪开路,出门谋求食物。县令来到袁安的家门外,看到大雪封了袁安的家门,无路可走。
  洛阳县令认为袁安已经冻死,便命人扫除袁安家门前的雪,破门而入。进门后只见袁安卧在床上,奄奄一息,快要死了。
  县令问他为什么不出门乞食,袁安回答:“这大雪天人人都又饿又冻,不应该再去打扰别人!”洛阳县令褒奖嘉许他的品德,就推举他为孝廉。
  唐代王维写过一首《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最后一句“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就是用了“袁安卧雪”的典故。另外,王维还画过一幅《袁安卧雪图》,虽然今天我们看不到这幅画了,但它在美术界很出名。
  在明代,沈周也画过《袁安卧雪图》,画里的袁安确实是卧着的,但是他在看书。在沈周笔下,袁安卧雪是一个读书读到忘我的故事。
  因为《三国演义》,大家都非常熟悉袁安的一个后人袁绍。虽然在《三国演义》中,袁绍的形象在曹操的衬托下黯淡无光,但是正史中的袁绍以德政著称,以致当他去世时,听说噩耗的河北百姓悲痛不已。
  从这个意义上说,袁绍虽是庶子,身上却有着祖辈袁安的影子。他没有袁术说得那么不堪,也并非《三国演义》中写得那么无能,哪怕在英雄辈出的东汉末年,袁绍仍靠着自身强大的战力,在历史的烟尘中留下了一抹亮眼的色彩。
  (本文参考刘炳松著作《五大著姓望出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