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重建后的1995工业文化创意园充满生机和活力。 王晓晶/摄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来到了1955工业文化创意园,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1955的大型厂雕‘1955’。1955工业文化创意园是在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基础上建设而成。之所以叫1955工业文化创意园,是由于河南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组建成立”。
“不错不错,这样做留住了城市文脉,留下了乡愁和记忆”“雕塑很有创意,让人回忆起一起走过的激情岁月”……
伴着讲解员的引导和讲解,随着参观的深入,听着观摩领导的交口称赞,此时此刻,我忍不住思绪翻滚、感慨万千,一个时期以来的委屈、压抑和疲惫瞬间消散,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作为一名参与者、建设者,更有一种深沉的感动和感恩从心底升腾起来。眼前闪现出近年来的点点滴滴,建设中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画面。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早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如何让文物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
遂平县塑料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创建于1929年的明亚铁工厂,1995年改制组建为河南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苏联援建企业,生产的塑料加工设备曾远销第三世界国家。公司起源于1929年,止于2002年,见证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工业发展历程。2008年6月,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是遂平县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业遗址。企业破产后,小区疏于管理,建筑、道路损毁,厂区破败。2020年底,在省、市文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遂平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河南省塑料机械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旧址文物修复工程;在此基础上,2021年底又实施了1955工业文化创意园建设。在实施这两项工程建设时,县里决定由我们单位(遂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来实施。作为一名文旅人特别是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实施这两项工程感到既高兴又“压力山大”。高兴的是,通过项目实施保护了文物,多了一个文旅项目;“压力山大”的是,在文物基础上实施文化创意项目,对全县全市甚至全省来说,无先例和成功经验可循,特别是作为一个工业创意园区,更是感到充满挑战。
退缩没有出路,迎难而上才能开新篇。文旅人素有吃苦耐劳、坚忍务实、开拓进取的优良作风。经历一番思想斗争和挣扎后,不信邪、不服输的精神最终占据了上风,文旅人的这种特质促使我毅然决然地接下这个艰巨任务。
好的策划规划等于成功的一半。开门第一脚是选好一家规划设计单位。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和规划等相关部门的同志面向全国招贤纳士。通过层层选拔,征求多方意见,最终确定具有丰富工业风设计和旧城改造设计经验的一家公司担纲主笔设计。在接下来的设计工作中,先后七易其稿。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不论工作再忙,不论时间再晚,县主要领导都主持并参与讨论,有一次甚至讨论到凌晨1时许。也正是这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使“1955”建设在规划设计阶段就是一件佳作精品。
好的规划落不下来,也是废纸一张。施工建设团队的资金、技术力量和经验决定着工程质量,决定着能否完完整整地把规划从纸上落实到地上。规划完成后,首要的就是招标施工建设团队。令人感动的是,领导始终支持我们、相信我们,替我们阻挡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使我们的施工建设团队的遴选工作顺利进行。通过一轮轮地筛选,有5家单位进行最后角逐。在接下来的5天内,我奔波四省五市、行程3000多公里对五家企业进行考察,回到遂平时人已经累瘫在地上。
让人感恩的是我们有一位敢抓敢管的副手。施工过程监管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一环。为做好工程监管,我们单位成立了专门团队,主管局长是一名女同志,但是工作起来,她顶烈日冒寒风,风里去雨里来,整日泡在工地上,嵌入施工环节,全程巡查,发现问题铁面整改,不徇私情。
回首建设过程,几多欢乐几多愁,有高兴也有几次暗自落泪。当时有很多不理解,很多委屈,但是现在想想也已经释然。
从“1955”的孕育到呱呱坠地、再到长大成人,宛如父母之于孩子见证了成长的全过程。随着园区的建成和商家入驻,现在的“1955”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网红打卡地,成为文旅文创融合的示范区。在其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时刻被感动着,更感恩组织给予的这次好机遇和支持,感恩工作团队的大力配合,感恩同志们的无私奉献,这都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我相信、也祝愿“1955”的明天越来越好。
(作者系遂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