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9日
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学习
  文/曹英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充分说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度的“笼子”将越扎越紧,我们必须正确、主动、自觉地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和学习。
  从党的十八大到二十大,10年过去了,我们党为了创造“以纪律管党、以作风兴党、以反腐治党”的监督和约束环境,作了精心的布局和谋划,先后颁布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等一大批完备的法规体系文件,保证了党规党纪的笼子越扎越密,纪律执行机制更加健全,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更加明确,对党的领导机关、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更加严格,责任追究和问责利器更加耀眼,全党全军全社会纪律观念、规矩意识持续深入人心,党风党纪、社风民风持续纯正。
  有护栏和标识的天桥才能走得放心安稳,有监督和约束的环境才能保证生存发展。在严格纪律面前、在治党执纪面前、在纠风除弊面前,中国共产党人从不含糊。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官兵生活极度艰难,部队为了能在大别山区站稳脚跟,刘、邓首长教育部队“要站稳脚跟,就要发动群众,而要发动群众,就必须严肃纪律”,全体将士都要自觉严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1947年10月11日,刘邓大军总部驻扎湖北省黄冈市总路咀镇,警卫团一个副连长因店铺主人不在家,拿了一匹花布和一梱粉条,违反了军纪。邓小平听了上述反映后,认为“军队纪律坏,就是政治危机的开始”,经权衡利弊后,决定“挥泪斩马谡”。
  规矩定了就要执行,纪律明了就要适应。审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自我革命”的案例,一个个发人深省。从延安时期,党处理“黄克功案”,教育全军“共产党员犯法从严治罪”;建国初期,党处理“刘青山、张子善案”,教育全党“领导干部贪污盗窃国家财产从重处罚”;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开展“打虎”“拍蝇”“猎狐”行动,多管齐下、祛疴治乱,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党、国家、军队内部一批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制载,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教育全党“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环境已造,躬身习之。对党员干部个体而言,要养成习惯,自觉适应受监督和约束的新环境,注定要在政治上、态度上、行动上、品德上进行自我革命。
  政治上,态度要高度端正。面对越收越紧的制度笼子,越来越严的监督约束,有些人的不习惯、不适应、不主动自然会显露出来。但在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自我革命的基因里,只会勇毅前行,不会息事宁人。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学习,也要从政治上找答案。每名党员干部首先要在政治上,态度要高度端正鲜明,要明白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不懈依法治军,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坚定决心。要明白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以贯之严明党的纪律、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全方位净化党风社风民风,体现的是时代性要求、党员党性要求、法规纪律要求、统帅和人民要求。
  意识上,头脑要打上烙印。10年的肃纪正风反腐,向全党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一批又一批不收敛不收手、不忠诚不老实、以权谋私以势害民的犯罪分子被碰得头破血流。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监督和约束就是做人立德、为官立命、用权利民的“保护伞”“护身符”。监督的目的就是让党员干部知道正确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向该“怎么辨”,正确行使手中权力该“怎么用”,正确的党性要求该“怎么立”。在意识上要知道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强化党内监督的热度没有降;坚持的“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的监督形态没有变。约束的目的就是让党员干部知道权力的“边界”在哪里,言行的“尺度”有多长,行政的“标准”是什么;知道过去的“法不责众、蒙混过关、打擦边球”的自我救赎“妙招”已经不灵;知道党中央狠抓“肃纪正风反腐”的坚定决心和意志,不会是“见好就收”“一阵子”,而是“永远在路上”。所以要强化监督和约束意识,在头脑中要打上烙印,做到脑中有“弦”、心中有“戒”、胸中有“规”,让习惯于“严”的环境,成为常态、成为自觉、成为戒惧。
  行动上,身心要尽快适应。心至行往,魂至身随。有什么样的想法,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行动上的展示与身心表现是统一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从治标入手,把治本寓于治标之中,让党员干部因敬畏而‘不敢’、因制度而‘不能’、因觉悟而‘不想’。”党员干部的这种敬畏和觉悟就体现在行动上、心学中。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学习,行动上要跟得上灵魂,“心学”要修得“过硬”,做到对中央的要求跟得紧、适应快、不掉队。在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军的大前提、大环境下,广大党员干部要修心、要躬身、要带头、要率下、要示范。既不能出现面对富贵安逸心态失衡,面对金钱利诱法忘脑后,面对“仕途”失意“钱途”弥补,面对攀比阔绰甘被围猎,也不能出现面对顺风顺水得意忘形,面对困难挫折意志消沉,面对权势在手唯利是图,面对小错大责就势躺平。必须尽快适应党和国家大势、大局、大方略,牢牢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
  道德上,习惯要附身合体。环境好了,如果生活在环境中的“人”,“德”没养好,对环境破坏是致命的。党持续肃纪正风反腐,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约束,不会因谁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适应不适应,就有所放松,而是“律绳”越收越紧,“规矩”越立越明。这就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在习惯“新常态”“新时代”的同时,道德定力上要及时跟进。中国共产党人是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示人的。当前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大变局中,人要走得更稳、更远、更安全,立德培基尤其重要。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余殃。道德上与大政、大局、大势跟得上,就会明辨是非、恪守正道;跟不上,就会人云亦云、盲目跟风。道德修为好了,习惯养成就快,适应环境就快,对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军等方针理解把握就更准,执行党的号召就会更务实、更负责、更无私、更担当。道德上习惯附身合体,个人追求自然高远、境界自然宏阔、品位自然纯粹。习惯在受监督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学习,就会保持平和心态,真心支持严管严治,懂得以公义众利为指南,理智权衡得与失,既不因得到而沾沾自喜,也不因失去而耿耿于怀,就会在“酸甜苦辣俱为营养,得失成败都有收获”的心境中,挺直自己的精神脊梁,淡然自若地走好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