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3日
祖孙三代的铁路情
    吴建国为儿子吴玉龙整理制服。

  文/图 全媒体记者 张丽丽
  通讯员 朱昱光
  俗话说上阵父子兵,在确山火车站就有这么一家祖孙三代,跨越80年,他们一代接一代把青春奉献在铁路上。
  今年59岁的吴建国是确山火车站的一名客运值班员,在客运服务岗位上一干就是近40年。有着30多年党龄的他,工作中始终发挥表率作用,尤其是春运期间,为了旅客能够平安出行,他天天“泡在”春运一线。在旅客眼中,这个爱跟老乡唠嗑、说说家常话的客运值班员是确山火车站的一大特色。
  “我的父亲吴双振是我家第一代铁路人,武汉局管辖内的一名养路工。他那个时代养路工干的是重体力活,无论是捣固还是换枕木,都是人工抬、人工做。每到春运期间,客流量增大,为保障线路设备状态优良,他们会沿线路进行巡视养护工作,一走就是几十里,一干就是一整天,每次干完活都是身心疲惫,但想到旅客回家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时,这种疲惫便会烟消云散。他教育我要干一行爱一行,严格执行标准。”吴建国回忆说。
  参加工作以来,吴建国只在家里过了一个 除夕,其余都是在岗位上 值守,与旅 客 相伴。今年春运期间,人流量大增,他半个多月没有回家。“今年和往年一样,我也是在岗位过年的。”吴建国笑着说。
  “从小我在铁路旁长大,见证了铁路的跨越式发展,火车时速从父辈们的40公里到现在的350公里,每每想起这些,我的心中都感慨万千。受父亲的熏陶,我从小对铁路特别向往,长大后退伍复原,如愿加入铁路大家庭。参加工作后按照父亲对我的要求勤勤恳恳,在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一辈子。再过一年我就退休了,所幸铁路工作后继有人,如今儿子吴玉龙接过了我手中的接力棒,成为车站一名值班员。”吴建国欣慰地说。
  “客车K1008次确山站6道出站信号好。”
  “信号楼,K1008次旅客乘降完毕。”
  “信号楼明白。”
  简单的对话是父子俩工作的真实写照。
  全天24小时灯火通明的信号楼,车站值班员吴玉龙坐在调度台前,全神贯注地盯着列车运行状态,一天下来,他鼠标点击上千次,不断地确认、开放、下达。在他的指挥下,一趟趟列车有序运行。春节期间合家团圆时,他和父亲吴建国一起奋战在春运一线,共同保障着确山站的运输安全。
  吴玉龙作为“老吴家”第三代铁路传承人,工作已经13年了,由信号员到助理值班员再到车站值班员,一路走来,变换的是岗位,不变的是铁路人的初心和使命。身为铁路职工,每逢佳节聚少离多已成常态,在和父亲做同事的这些年里,虽然近在咫尺,但是工作时都是通过对讲机联系。
  休息时他们父子聊天聊得最多的还是工作。“我爸一直跟我讲,你手里握着的鼠标和电话,就是握着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爷爷养护线路,爸爸干客运,你指挥接发列车,我们一家三代一直为了铁路在坚守,虽然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干一行爱一行,扎根铁路、奉献铁路。”吴玉龙说,自己的春运关键词是“传承”,传承铁路“店小二”服务精神,传承爷爷、父亲作为铁路人爱岗敬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