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15日
名师大讲堂

  
  冯丽,女,1981年出生,小学一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驻马店市第二十三小学教师。她热爱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颗火热的心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使他们在快乐成长的天地里拥有一个多彩人生的起点。
  巧教数学 启迪智慧——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不知不觉中,我在教育路上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今天和大家分享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严肃就是要求学生上课要精神抖擞,注意力集中,活泼就是给孩子们放松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如果老师一直讲,学生就会出现听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所以,在课堂上,我会用一两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笑话、励志故事,说脑筋急转弯,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就会被拉回来。时间虽短,但效果很好。虽说严师出高徒,但能让学生哈哈大笑也是一种能力。我觉得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融洽,可以使师生心灵更好地沟通。有时我会把自己当成学生与孩子们对话,这样会比较轻松。于永正老先生说过:“教了47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我也有同样的感触。
  课堂教学要扎实有效
  小学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一节好的数学课要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材处理恰当、教学结构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教态亲切自然、教师素养良好、教学效果明显。课堂上教师要不断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学生的差异,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和创造的时间。
  数学课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重点,思路清晰,让学生听明白。为什么很多公式、定律学生容易忘?就是课堂上学生没听明白它的来历,只是单纯的死记公式。对于没有充分思考过的规则进行死背,只能获得表面的知识,而表面的知识是很难在记忆中保持的。不懂的东西像雪球一样,一节课接着一节课,越滚越大。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扎实有效。
  让学生参与探索过程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要变听数学、看数学为做数学,关注孩子在数学活动中的学习情况,关注孩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关注孩子对学习过程的经历和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比答案更重要、过程比结果更精彩。也就是说,听过的会忘记,但是做过并把做的过程讲给他人听才不容易忘记。在课堂上,如果出现问题,学生有不同意见的时候,我会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方法。所以在我的数学课堂上,学生有不同解题思路时,会主动举手发表意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善待学生的每一个疑问,尽量使每个学生的创造潜力都得以开发。
  孩子需要仪式感
  孩子五音不全,怎能让他唱出动听的歌?孩子记忆力差,怎能让他流利地背诵课文?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承认差异,学习上不能搞一刀切,要善于发现并放大孩子的优点。课堂上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
  总之,课堂教学需要我们多关注教育细节,做到用心备课、用心上课、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关注细节、耐心引导、真诚鼓励,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我的努力,我的学生在享受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进步和成功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