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1日
河南客货邮融合为乡村振兴“加码提速”
今年再改造50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
  本报讯(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宋敏)2022年,全省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9789公里,新增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行政村1070个,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出彩”系列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2022年我省重点民生实事“加快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建设”落实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产业因路兴乡村因路美
  路网通达,百业兴旺。在2022年新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宜阳县,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先后建成了上观桃源小镇、三乡汉唐古镇等中心镇、特色镇,打造了杏花村、南洼、坡底、赵坡等美丽乡村旅游景点,带动了香鹿山花椒、上观水蜜桃、董王庄艾草等特色产业,受益人口约43万人。
  “2022年,全省各地大力创新资金筹措方式,充分用活金融政策,累计投资176.9亿元,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建设。”省交通运输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彦民说,以“市市都有示范县、县县都有示范乡、乡乡都有美丽农村路”为目标,目前我省累计命名“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69个,其中16个成功创建为全国示范县,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省重点民生实事强力推进,全省农村地区出行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产业因路而兴、乡村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今年,立足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省再次明确改造5000公里以上农村公路的目标。
  省交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靳明表示,2023年,将大力推进县(市)到乡镇的二级公路建设,高标准串联县乡主要产业和经济节点,重点支持高标准良田、中原农谷、国家农高区等发展;因地制宜推进路面宽度不足4.5米的通建制村公路拓宽改造,解决农村公路错车难、网络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3000公里、改造危桥800座。
   农民家门口有了公交车
  从“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到“加快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建设”,翻看历年省重点民生实事的表述,关于“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指向愈发明确。补齐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运营是重要一环。
  为切实提升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服务质量,依托省综合交通运输管理服务平台,我省持续加强农村客运日常监测,设定考核指标,对已实现公交化运营的1500余条线路、6000余辆客车的发车时间、运行轨迹、日发班次及站牌位置等基本信息在线呈现、实时显示,并及时纠正停运、随意减班、不按时发车等问题。
  受益的沁阳市紫陵镇坞头村村民张素花说:“以前我们镇没有公交车,进城只能坐班车,等待时间长。如今,城区到坞头通了带空调的电动公交车,只收3元钱,以后我可以经常进城看孙子了。”
  “今年我们将一如既往抓紧抓实农村客运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村公交的覆盖面,约新增900个建制村农村客运班线实现公交化运营。”省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陈翔说,依托科技手段、提升服务水平,让农民“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真正成为现实。
  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我省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快递电商实现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成效明显。
  2022年,我省在2.9万个行政村设立了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省覆盖面达到64.4%,邮政速递、顺丰、京东、德邦四家快递企业实现农村快递服务基本全覆盖。推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创建“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省级金牌项目25个。
  打通“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助力农产品上行、消费品下行。我省加强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共享,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截至2022年底,全省有3.2万个建制村开启邮快合作业务,覆盖率达到72.8%。
  2023年,我省将实现75%的行政村设立村级寄递物流服务站。“在延伸服务网络、拓展网点布局的基础上,将坚持因地制宜,有特色重实效健全县乡村三级寄递物流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寄递服务。”省邮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强说,推动邮政快递与农村客运、货运融合发展,鼓励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引导支持邮政快递企业依托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冷链仓储设施;提升寄递物流对农村电商的定制化服务能力,助力特色农产品外销。 (转自河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