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广新
城市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感到紧张而又疲惫,工作之余,时常想起我儿时的家乡。
经常让我魂牵梦萦的家乡,现在又是什么样子呢?
抽空回了一趟老家。村子里,路是水泥路面,房是红砖蓝瓦、高墙大院,再也见不到一间土坯草屋,一处破刹陋院。欣喜过后,又颇伤感:村中青壮皆外出务工,“儿童相见不相识”;老人们中,也大多“托体同山阿”了。变化最大的,恐怕还要数家乡的环境。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古人诗句中描绘的意境,经常在我头脑中浮现,这是多么和谐迷人的田园风光啊!
我的家乡也曾经如此。小时候,我家屋后就是一大片种稻子的水田,田边挖着纵横交错的小水沟,这些水沟一直通到山脚下的一座小水库。那时,水库的水是多么清澈呀!夏日的午后,顶着炎炎烈日,小伙伴们经常成群结队地去洗澡。水性好的,常常比赛看谁游得远,谁的游姿美;水性稍差的,不敢往深水处去,只是在石砌的堤坝边,手扒着石头乱扑腾;那些不会水的,干脆静静地站在浅水中,任水里乱游的小鱼和自己亲密接触。有时候,运气好的,还有意外惊喜:要么是逮一条大鱼,要么是捉一只王八。鱼,小的不要,起码是半斤以上的;鳖,大小都要,大的炖汤喝或者熬汤饮牲口,小的呢,放在水盆里或者干脆丢在水井中,养着!不过,要不了多久,盆里和井中的都不见了,也不在意,反正这些东西河里沟里到处都是。
水稻育秧的时候,已经是春末了。育秧的田块儿,需要精心照料,要派懂行的人专门看管。我家挨着稻田,当然离育秧的田块儿很近,秧田边的水沟旁,又是一排又粗又大的柳树,树冠像一把巨伞,遮住了骄阳,也为我们这群学龄前的小伙伴,遮出了一片清凉舒适的天地,一处洒满快乐的小世界。柳条随风轻舞,舞出了我们多少五彩斑斓的童年梦想。
看秧的是本家的一位大伯。这人年轻时曾下过湖广,据说有丰富的种稻经验。他身材高大,但说不上魁梧,我们喜欢他,是因为他的肚子里装着说不完的小故事。什么《四郎探母》《呼延庆打擂》《刀劈杨凡》《刘罗锅下江南》……反正很多、很杂,也很有趣。我们每每听得入了迷,常常忘了回家吃饭,要母亲一遍一遍大声地喊。同时,我们也心甘情愿地受大伯的差遣:捡个石子儿,赶跑鸟雀,或者给他捶捶脊背,挠个痒痒……头顶是蓝天下浓浓的绿荫,身旁是水沟里清清的流水,耳边是诱人的故事和清脆的鸟鸣。啊,童年的那段时光,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那么令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