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石华
2022年12月18日,刚打开微信,就发现克明兄发来的讣告:其母任均已于昨日中午12点5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任均,原名平坤,曾用名幼均,河南新蔡人,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任芝铭先生最小的女儿。1920年1月16日出生于开封。曾就读于开封静宜女子中学、北京志诚中学等。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6月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历任延安平剧研究院主演、教员、研究员等,主演了《鸿鸾禧》《升官图》等20多个剧目,被誉为“延安梅兰芳”,受到周恩来同志的亲笔称赞,两次受邀到毛泽东同志家里做客并共进午餐。
惊悉新蔡人民的优秀儿女、素有“延安梅兰芳”之称的我国早期京剧改革艺术家任均同志不幸离世,县委书记邵奉公非常重视,很快打电话向我咨询有关问题,安排治丧事宜。当天下午,中共新蔡县委、新蔡县人民政府发出沉痛悼念任均的唁电,称赞“任均同志1938年参加革命,长期以来为革命和艺术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是新蔡走出的优秀儿女、新蔡人民的骄傲!”
任均自幼爱好音乐和戏剧。1935年,曾与外甥女孙维世一起到上海东方剧社学习话剧表演,1936年到北平学习京剧,并登台演出《鸿鸾禧》等戏。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离开北平返回家乡,率先参加由其二姐任锐组织领导的妇女救护队,到郑州救护从前线抢运下来的伤员。之后,在陕西加入一个东北军所属的剧团,演出抗日救亡话剧,并负责教唱抗日歌曲。
1938年冬,70岁从军的前清举人、中国同盟会新蔡支部长任芝铭先生,用张轸所部军车亲自将六女任均送到延安参加革命。当时,任均二姐任锐已于1938年2月到达延安,二姐的长子孙泱、长女孙维世已于1937年到达延安(孙泱到延安不久,就随朱德总司令上前线了)。毛泽东同志感佩任老先生全家参加抗战的热情,亲切接见了任芝铭、任均父女,并请任锐母女陪同共餐。原本想报考抗大的任均,很快接受孙维世的建议,改报了刚刚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该院戏剧系学习期间,任均参加了冼星海亲自指挥的《黄河大合唱》排练演出。之后,主演抗日话剧《被蹂躏的女性》,参加演出日本话剧《婴儿杀害》。同时,她作为延安第一个京剧组织鲁艺旧剧研究班的成员,参加了延安早期以现代服饰演出的传统戏《鸿鸾禧》《打渔杀家》,并参加演出现代戏《钱守常》。1940年元旦延安开始演古装传统戏后,任均参加了最初的《法门寺》和《棒打薄情郎》演出。随后,又参加了新编历史剧《吴三桂》《梁红玉》的演出,均饰演女主角。
从鲁艺毕业后,任均被分配在鲁艺平剧(京剧)团担任主要演员,兼党支部委员。其间,主演了《十三妹》《玉堂春》《宇宙锋》《龙凤呈祥》《四郎探母》《宝莲灯》《梅龙镇》《奇双会》等古装传统京剧。1942年4月,鲁艺平剧团与八路军120师战斗平剧社合并,组建为延安平剧研究院,任均仍为主要演员,兼任剧目教员、研究员。
在平剧院期间,任均主演了《一捧雪》《得意缘》《小放牛》《大登殿》《铁弓缘》《审头刺汤》《四进士》等传统古装京剧和现代京戏《上天堂》,还参加了新编历史京剧《逼上梁山》和《三打祝家庄》的演出。此外,任均还在以京剧锣鼓点配合身段和动作的大型讽刺话剧《升官图》中饰女主角,演出效果十分轰动;还应邀在大型苏联话剧《等着我吧》中饰老游击队员的孙女。因工作需要,任均还出演过眉户剧、广场秧歌剧《回头是岸》《张学娃过年》等,并应邀参加院外演出的新歌剧《红鞋女妖精》和《看病》,均饰女主角。
此外,任均还应邀出演了由中央党校组织、其夫王一达编舞并导演的民间歌舞《新春花鼓》,受到空前欢迎,成为延安重要晚会、外宾招待会必演的保留节目。1946年任均进入中共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学习。同年,因胡宗南军队要进攻延安,她被调到晋绥军区所属晋绥平剧院(后改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区平剧院)任研究员兼演员。除演出原有保留剧目外,她还主演了传统戏《樊江关》《御碑亭》《凤还巢》等。
延安时期及之前,任均师从的传统戏老师有刘凤林、陶德康、任桂林、陈冲、王斌亭、冯牧、刘元彤等。当年,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她都一贯学习努力,工作积极,排练严谨,演出认真,在不同剧种乃至歌舞中的演唱,受到陕甘宁和晋绥地区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被誉为“延安梅兰芳”。党中央和晋绥军区主要领导对她十分重视。1940年周恩来同志曾在亲笔写给她的信中说:“前晚看了你的拿手戏,赞佩不已。”(《周恩来书信选集》179页)1941年,毛泽东同志曾邀请她和阿甲、罗合如、陶德康、王一达、李纶、方华等延安京剧工作者到家中长谈并共进午餐。晋绥联防军司令贺龙同志对她更是关怀备至。
1948年春,晋绥平剧院重返收复后的延安,任均除演出原有剧目外,还参加了重点剧目新编历史剧《北京四十天》的排练与演出。1949年2月任均作为西北大区的代表,随代表团进驻解放不久的北平,4月出席了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之后,被分配到天津工作,担任天津市文化艺术工会宣传部长兼文艺工会业余学校校长,从此脱离舞台生涯。她曾风趣地说:“我是一进城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后来,任均曾在我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北方昆曲剧院、辽宁青年实验戏曲剧院、北京戏剧专科学校等单位任职。1983年任均离休,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理事,被中国戏曲表演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中国京剧史》郑重为她立传。
离休后,任均致力于家史著述。20世纪80年代,与丈夫合撰《任芝铭传略》。2010年,出版口述历史《我这九十年》。其实事求是、坦诚平实的叙述,成为私人记忆中对宏大历史的有益补充,被誉为当代同类作品中的上乘之作,受到广泛好评。2019年,该书被增补为《我这一百年》,内容更加翔实生动。
任均心系家乡,经常关注新蔡变化。曾于1949年、1981年、1997年3次回新蔡。第一次是陪父亲和三姐任载坤为母亲张梦吉(1873~1938)迁坟;第二次是和丈夫王一达一块回老家看看,拜访亲邻和父亲的故旧王灵轩、王鹏、任馨寰、阎熹微等,召开座谈会,为撰写《任芝铭传略》收集资料;第三次是和丈夫王一达、长子王延风一起,将长期寄存在郑州市烈士陵园的父亲任芝铭(1869~1969)骨灰安葬新蔡。2010年9月,任均亲笔签发捐赠书,将任芝铭故居全部房产捐献给新蔡县人民政府,用于建设任芝铭纪念馆。2013年,在她的大力支持下,任芝铭墓园得以整饬一新,申报为驻马店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指导次子整理出版了具有多重文献价值的《任芝铭存稿》。如今,历经多年努力,任芝铭纪念馆已经落成,任芝铭故居也正在全面整修。
最近这些年,任均听说家乡变化日新月异,很想再回老家看看,但已力不从心。任均曾于2014年6月委派自己的5个子女从美国、加拿大回国聚集在一起,代表她回家乡新蔡看看。从而带动冯友兰(著名哲学家)、任载坤(任芝铭三女)长子冯钟辽(1924年生),2015年6月率亲友团一行8人从美国来到新蔡姥爷家谒祖观光;黄志煊(著名矿业专家)、任馥坤(任芝铭长女)孙子黄庆远和黄庆和兄弟,2018年4月来新蔡姥爷家寻亲谒祖,均受到新蔡官方热情接待。2021年10月,任均委托长女王乔乔、次子王克明,与三姐之女冯钟璞(著名作家宗璞)、二姐孙女孙冰(企业家),回县参加“新蔡县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并影响带动一批全省著名同盟会员后裔来新蔡参会、观光,轰动一时。王克明、孙冰还应邀出席了“河南省政协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媒体纷纷报道。
我自18年前与任均老前辈建立通讯联系、2008年首次携子进京看望她,与她和她的子女、她几个姐姐的后代多有交往,不仅搜集了一些珍贵资料,还从中学习了许多东西。
2009年我第二次进京看她,当得知她正在儿子的帮助下撰写回忆录《我这九十年》时,曾和她开玩笑说:“不要满足于90年,要像你父亲学习,争做‘跨世纪’人才!”——意思是至少要活到他父亲的年龄——100岁。她笑着说:“争取吧!希望超过我父亲!”2019年春,她成功登上百岁巅峰,邀我进京参加她的百岁寿庆。其三姐之女、91岁的著名作家宗璞等数十位亲友应邀参加。
近年来,笔者经常陪同县领导或各界朋友进京看望任均,为任均暮年带来许多欣慰。2019年4月16日,我与她的亲属任怀臣、张习普等,应邀代表家乡亲友赴京参加她的百岁寿庆。谁知正当虎年将尽、再有一个月就能迎来她的104岁生日时,任均却在平静中骤然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