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5日
马勇:带领乡亲向着幸福奔跑

  文/图 全媒体记者 张新义 通讯员 董玉新
  近日,记者在确山县三里河街道中店社区西洼搬迁小区领创食品无菌加工车间看到,切割、卤制、穿签、包装,几十名村民各司其职忙个不停(如图)。
  在乡村振兴中,如何带领乡亲就近就业、稳定增收,该社区马庄村民马勇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过去的中店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土地贫瘠,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较低,是深度贫困村。马勇一家世代生活在这个村,穷怕了苦怕了的马勇在婚后带着妻子外出务工,靠着勤劳,逐步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收入越来越高,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夫妻也有了一些积蓄。
  随着孩子上学、老人年迈等问题出现,如何在照顾老人、孩子的同时,还能拥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成了马勇一直思考的问题。
  有一年春节,马勇看到村里很多赋闲在家的妇女,想挣钱又担心老人、孩子没人照顾,两头犯难。
  “为什么不在这方面做文章搞创业呢?”马勇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利用在外积累的冷冻食品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成立冷冻食品加工厂。
  建厂需要土地和资金,这让马勇作了难。为此,他来到社区寻求帮助。社区了解情况后,把西洼搬迁小区近千平方米的厂房租给马勇,这样既增加了集体收入,还能使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有一份稳定收入。随后,社区还利用国家扶贫政策帮助马勇贷了款。
  解决了土地和资金问题,马勇在多番比对、考量后,看准了以火锅、烧烤食材为主的食品加工项目。
  在多方努力下,马勇的食品加工车间顺利运营,率先在村里走上了创业致富路,并带领乡亲共享致富成果。
  马勇说,他返乡创业的初衷就是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看到村里守着老人孩子无法外出务工的人很多,便萌生了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念头。于是,他大力开拓市场,以薄利多销的形式增加用工量,引进适合村民做工的加工车间,让更多乡亲到加工车间就业。
  目前,马勇的加工车间可接纳50余名长期工,每逢端午、春节等节日,食品订单量大,车间还要招收小时工、计件工等,让村民实现了稳定增收。
  村里环境越来越好,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马勇说,他打算将更多闲置房屋改成加工车间,通过“乡村车间+留守村民”的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