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03日
无限哀思

  文/胡向红
  妈妈呀,女儿呼天抢地再也不能把您唤醒!女儿千呼万唤再也听不到您的回应!妈妈呀,2023年2月3日,您抛下了牵挂您的儿女们,生命永远定格在95岁。
  妈妈呀,您走了吗?您的音容笑貌为什么在我脑海中那么清晰?它们像走马灯上的图片不停旋转,想让它们停顿却一张也捕捉不到。我抓狂我无奈。妈,您还在吗?我为什么哀伤泪水涟涟?刚刚亲历过的扎心场景也不停闪现,和脑海中您的音容混搅一起,飞来转去,旋得女儿意识混沌,转得女儿神志恍惚。
  妈妈呀,女儿再也触摸不到您温热的肌肤,再也听不到您关切的问候。还记得大年初一那天回去看您,一直昏睡不语的您在听到我连声的呼唤后竟然睁开眼,发出嘶哑低沉的声音问:“你放假了没有?”妈妈呀,这是女儿听到您的最后一句话。垂危之中您居然还这么清醒;弥留之际您竟然还牵挂着我!您走了,怎能不让女儿悲伤无比?
  妈妈呀,有您在,女儿心有牵绊,情有寄托。想您了,打个电话,听听您的声音;念您了,前去探望,看看您的笑容。如今,女儿踏破铁鞋却再也寻不到您的影踪。
  妈妈呀,女儿知道春华秋实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规律,生老病死代际赓续是人类的必然。可我为什么接受不了您的离去?痛定沉思,才意识到爸爸走后这20多年里,您对我的依赖我对您的牵挂早已使我们母女互相依恋,结为感情统一体。
  妈妈呀,您走了,女儿心无所牵,情无所挂,像一台人型机器人惯性过活,无情无趣,不愿见人,不想说话。
  妈妈呀,您因爸爸参加土改运动离开祖籍,辗转豫北几个地市,风风雨雨几十年,其间经历多少波折?饱尝多少风霜?您和爸爸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姊妹八个,遭受多少苦累?
  政治运动时,因爸爸家庭成分受牵连挨批斗,您不离不弃,和爸爸相濡以沫,给了年幼弱小的儿女一个完整的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您和爸爸工资低,我们姊妹几个同时交学费,您即使跑遍同事家借钱,也不让我们中的任何一个辍学。
  妈妈呀,您心中有父母、有丈夫、有儿女,唯独没有您自己。我小时候最喜欢跟您进城。一到城里,不是叫渴就是喊饿,您总是一边嗔怪,一边从兜里掏出用手绢一层层包裹着的钢镚或纸币,给我买三分钱一根的老冰棍,买五分钱一碗的热豆腐。我开心地吃着,您开心地看着。1986年我考上师专,为了送我上学,您买了一双不合脚的减价皮鞋,却给我买了一部50元的复读机。到学校时,您的脚已磨出了泡。
  妈妈呀,您不只是我们的好妈妈,还是我们人生导师,儿女们迷茫时您指明前进方向,孩子们失落时您给予勇气和力量。记得二哥高中毕业后待业在家,无所事事,愁苦烦闷。恰逢高考制度恢复,是您鼓励他继续学习走进考场。二哥不负众望,考上了师范院校,不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给我们整个家庭带来了希望。1985年我高考落选,百无聊赖,万分沮丧。是您在闷热的夜晚陪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给我讲伟人成长的故事,给我讲身边人的生活经历。您的陪伴和开导鼓起了我复读的信心,您的温暖和关爱激发了我生活的热情。
  妈妈呀,您不仅是我们的好妈妈,还是我们的生活益友。您不但把我们养大成人,还教导我们怎样工作和生活。我师专毕业后被分到一所偏僻的中学当班主任,琐事多、任务重,一见你和爸爸就哭诉抱怨。是您劝我服从领导安排,多干一项工作会多一次经历,经验和能力都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刚成家时,我们的小家庭经常是前半月富裕后半月拮据,俩人还闹别扭。是您告诫我要勤俭持家,是您教育我夫妻之间要多沟通懂包容。在您的指导下,我们家庭稳定,生活和谐。
  妈妈呀,您是一位平凡的教师,您的言行举止对儿女们就是教科书,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我们健康成长。在您和爸爸的悉心培育下,我们姊妹八人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妈妈呀,您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可是我们母女已天人两隔。女儿满腹的话对谁讲,满腔的思念往哪里寄?无限的哀思只有寄往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