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13日
用一颗匠心酿一瓶好酒
——记蔡洪坊酒业兼香型酿造车间主任夏建华
    用心酿好酒的夏建华。

  文/图 全媒体记者 曾富强
  匠人之所以是匠人,是因为他们具备持之以恒的热情、坚持不懈的执念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夏建华,三级酿酒师,蔡洪坊酒业兼香型酿造车间主任。他说,他从小就对酿酒感兴趣,从入职公司的那天起,就只想一辈子做好酿酒这件事。
  自2014年入职蔡洪坊酒业以来,夏建华一直在生产一线工作。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积极参与酿酒技术革新、生产技术竞赛。这些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班组的每一位员工积极工作,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凭着踏实肯干的作风和人格魅力,他连续3年被评为工作先进个人,他带的班组多次被评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班组。
  记者问夏建华:“在酒厂一线工作是什么体验?”
  夏建华回答:“开始很累,坚持下去,会很有成就感。酿酒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需要有耐心、毅力和决心等待佳酿的诞生。”
  俗话说,世上三般苦,酿酒打铁磨豆腐。蔡洪坊酒酿制周期比较长,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一个生产周期,最开始的时候比较累:润粮时,用铲子翻粮很考验酿酒人的耐力,一天下来,吃饭端碗时手都在颤抖;第二天起来,浑身酸痛。上甄累得人直不起腰,摊晾时双脚常被烫得起泡,踢糟踢到小腿肿……对很多新酿酒工来说,这实在是一种体力与精神上的双重考验。
  “在蔡洪坊酿酒,要求太高了。像‘跑窖循环、续糟配料’‘分层起糟、分层馏酒’‘量质摘酒、按质并坛’等这些蔡洪坊酿造独门秘方,不干上三五年是很难掌握火候的。”同事这样评价蔡洪坊酒的酿造工艺规程与质量标准。
  夏建华每天早晨五六时到车间,夜晚七八时才离开,润料、拌料、蒸煮、摊晾、加曲、摊晾、入窖、出窖、蒸馏、贮存……日常工作中,他细心琢磨每一个酿酒技术和细节,将每一个酿酒相关知识都熟记于心,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和标准。“蔡洪坊高端产品‘天中文化名片’,就是我这个车间酿造的,也只有我这一个车间能酿造。”提起至臻佳酿蔡洪坊“天中文化名片”,夏建华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对工作中的操作要求很高,认真、严谨、负责,一丝不苟。”这是同事眼中的夏建华,专研是夏建华对酿酒的态度。在普通人眼里,“看糟配料”只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动作,但其实每一次操作都不尽相同——不同窖池的糟,同一口窖池的上、中、下层糟,不同轮次都不同。配料时,季节的温度、湿度……这些常人看不出来的变化,在夏建华眼里却是千差万别:“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必须把糟、粮、糠、水、曲等影响酿酒的因素都做到恰到好处,才能酿出好酒。”
  酿酒不是一个容易的活儿,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质量,每一步都要精心把控,容不得半点马虎。酿酒技艺没有捷径,酿出好酒靠的是对品质的坚守和对传统技艺的传承。白酒之美,在于酿造时蕴藏的独特匠心;蔡洪坊之美,在夏建华的一摸一捏、一招一式、手起手落间,匠心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