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4日
翰墨著华章 殷殷赤子情
——记驻马店籍著名书法家臧新义
    臧新义为粉丝签名赠书。

  李贺建 翟永立/文 王晓晶/图
  2023年4月16日,“故乡情浓——臧新义书法返乡展”开幕式在驻马店市文化馆举行。这是继2019年12月8日,在全国政协文史馆成功举办“翰墨风华——臧新义书法作品展”之后,臧新义在故乡举办的一次重要的书展活动。相对于在上一次书法展上的从容和游刃有余,臧新义多少感到有些紧张,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近乡情更怯”。
  臧新义,确山人,字涵之,号雨园,抱玉室、深柳堂主人。1991年毕业于驻马店师范学校,后于教书之际,攻读河南大学中文自考,河南教育学院中文本科,2005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2008年毕业留京工作,现供职于北京市某市直单位。臧新义出身教育世家,为当代书法泰斗、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艺先生的入室弟子。擅隶、楷及行草书,隶书力追秦汉古雅气厚的大境之美;楷书宗唐颜真卿、褚遂良诸家,浑朴厚重中透出清雅别致;行草书根植于晋人,并在宋苏黄米及明董其昌、王觉斯等处化身立法,作品风神洒落。在国家级书法核心报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作品刊载于《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纸杂志及主流网络媒体。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刘艺书法研究会执行秘书长。
  秉承家训
  臧新义幼承庭训,对书法艺术的感受深入心灵。
  臧新义最早从颜真卿的《勤礼碑》练起,练了两年,为写楷书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臧新义开始练习汉碑,他非常喜欢汉碑的气象雄阔、古朴典雅。最早学的是《礼器碑》,其字钢筋铁骨,瘦劲有力,用笔如刀砍斧凿,寓险绝于平正之中,既隽秀又刚劲,既秀雅又肃穆,神采超然,有一种郁郁葱葱的儒家之气,这非常符合他的审美趣味。
  为了避免因瘦劲而纤细,臧新义悉心研习《封龙山颂》,求其磅礴雄强气势。后来,他又学习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出土的《鲜于璜碑》。该碑书法取法高古,险峻雄壮,厚重古拙。在学习汉碑的同时,臧新义还注重借鉴一些汉简与帛书笔意,如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汉简,书法精彩绝伦,书风多样,或古朴、或飘逸、或刚劲、或凝重,各具特色,堪称汉代隶书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臧新义认为,从书法史的角度讲,从隶书到行书的过渡,要感谢王羲之,因为王羲之把古体字变成今体字。把古体字的古朴与稚拙转变为今体字流畅的美,是王羲之的一大功劳,所以说学王羲之就是找对“祖宗”了。东晋以后的历代书家,几乎没有绕过“二王”的,王氏父子在书法上的开创之功,独步当世,彪炳万代。
  臧新义把“二王”书法拿来,置于案头,细细品味,认真临摹。《初月帖》《奉橘帖》《平安帖》《得示帖》《行穰帖》……夜深人静的书斋里,他与古人心神交汇,汲取历史的营养,孜孜不倦。
   勤学好问
  如果说,早年对书法艺术的追求是臧新义在书法艺术创作方面具备了登堂入室的基础,那么勤学好问,遍访名师指点,是他迈向成功的重要法宝,尤其是到北京求学和参加工作之后。北京是国家的文学艺术中心,汇集着书法界的名家和泰斗,这对于勤学好问的臧新义来说,无疑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并非认识一些名家、镀镀金就能够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为此,臧新义每次得到名家指点后,都认真刻苦地临帖,在书法创作中领会名家教诲的精妙之处,并把自己的心得融入书法创作。久而久之,臧新义不仅在书法创作方面功力精进,而且在首都书法界获得了一定的声誉,也得到书法界名家们的关注。
  在一次书法交流活动中,臧新义在同乡孟云飞的引荐下见到了中国书法界的泰斗、兰亭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刘艺先生,从此与刘艺先生结下了师生情缘。刘艺先生在书法界享有崇高的地位,其在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自然令众多书法创作者仰视。能够得到刘艺先生的指导,对臧新义来说,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当然,刘艺先生的收徒门槛非常高,资质寻常者根本无法得到他的青睐。随着交往的深入以及对臧新义的观察和了解,,刘艺先生逐渐喜欢上了这个来自驻马店的小伙子,并欣然接收臧新义为他的入门弟子。
  谈起这段拜师的经历,臧新义至今还感慨万千。刘艺先生治学严谨,做他的入室弟子,意味着要比平时付出更多的努力。为此,臧新义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进行书法创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一番努力,臧新义的书法造诣得到了很大提升,成为刘艺先生的得意门生,并成为刘艺书法研究会的秘书长。
  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这样评价臧新义:“多年来,臧新义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优秀书法艺术,以高尚的情操感染人,以优秀的作品引导人,做到了‘德艺双馨’。他坚持将书法艺术当作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载体,在根植传统、以古为徒的同时,又能推陈出新,体现时代感,充分表现了对我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臧新义的恩师、著名书法大家、中国书协顾问刘艺先生评价臧新义:“新义为人忠厚真诚,为学严谨谦恭,对文化怀有一颗赤子之心,追究探源,乐在其中。他不仅天分高、底蕴深厚,难得的是文笔亦甚好,今后当在文论、书评上多下功夫,为当代书史多作贡献。”
  淡泊名利
  淡泊名利者,其书格自然高妙。苏东坡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不刻意,书法才能达到毫不造作、纯熟自然的境界。很多人写书法是专门给别人看的,而“二王”就不考虑这些,所以他们的每一件尺牍信札都能反映出他们当时的精神面貌。臧新义喜欢的《初月帖》《平安帖》《孔侍中帖》《二谢帖》及王荟的《疖肿帖》《翁尊体帖》等书法作品,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从十几岁开始系统地研习书法,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从不间断。对于别人的疑问,臧新义认为,他不是在“坚持”,因为坚持常常意味着为了追求美好的结果,而不得不忍受过程的痛苦,而他的书法研习,是一种“享受”。
  臧新义每天晚上在案牍劳形之余,静静地坐在书案旁,面对古人清新刚健、随意潇洒的书法,虔诚地临摹,他沉浸在古人的生活状态中,体会古人生活的快乐。
  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孟云飞评价臧新义:“臧新义在书法上追秦汉、下习‘二王’,兼取文徵明与董其昌二家,于率意中求浑穆,于凝重中得灵动,内蕴典雅,在中庸和平之际,展示了浓浓的书卷之气、金石之味,流露出一股文人精神狷介之气,魏晋风流于斯见矣。”
  成名后的臧新义,曾经多次在各种场合表示,书法创作不仅是一种艺术追求,也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追求。因此,不能利用取得的声誉,把书法作为牟利的工具。要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专长,回报家乡,回报社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说起在此次返乡书展上向驻马店市慈善总会捐款的事,臧新义说,这是他多年来的夙愿,并非一时的心血来潮。长期以来,远离故土的臧新艺时刻关心着故乡的建设和发展,也时刻关注着故乡的公益事业。臧新义说,今后还会一如既往地关心故乡,关心故乡的慈善事业。回报家乡、回报故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除此之外,臧新义还多次向各界无偿捐赠自己的书法作品。在此次书展期间,他捐赠给杨靖宇将军纪念馆、竹沟革命纪念馆、市文化馆、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的书法作品,都是臧新义潜行创作的书法精品,饱含着他对故土的拳拳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