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7日
名师大讲堂

  吴艳丽,驻马店实验小学教师。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河南省首批卓越教师、河南省名师培育对象、河南省优质课一等奖、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电化教育先进个人、驻马店市教学标兵、群众教科研先进个人、学术技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所带班级也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班级集体并参评全国红领巾中队
  的评选。
  如何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知识生活化。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
  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内容要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来科学地安排教学,最终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在老师还没有讲到新的知识之前或者是在学新知识的头一天,进行教材的阅读,对知识进行了解,这是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对于新知识进行探索,用大脑去思考,不能了解的部分课上进行了解,这样对知识能够轻松的掌握。
  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的任务是将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学习欲望激发出来,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思考的方式。有的学生对于公式、性质、法则都比较熟悉,但是要将这些问题运用到实际的题目当中进行解题,常常出现错误。这也是大多数的同学在学习中共同的毛病,学会将脑子中的公式进行整合,有好多知识是能够互通的,在平时主要积累,开动脑筋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对于解题规律及时总结
  数学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候注意进行总结,每做完一题就要及时地回想,这个题的特点、用到的基本图形、观察和想象转换的过程。如果曾经做过类似的题,就会将过程中需要完善的步骤进行掌握,记住其中所运用的技巧。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常常会给学生设置很多疑点,让学生进行解答,以此来启发孩子的思维,学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灵活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疑问和思考中形成数学能力
  学习的目的就是要进行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进步可言。所以学生有积极学习的态度首先起源于疑问和思考,学会发现问题并创新方法,是孩子进步的表现。现在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教育时代,孩子们的大脑不仅仅是课上的几十分钟,而是要勇于积极地探索。在给孩子补习小学数学的时候着眼于以上几点,加上对课本知识的结合,孩子的成绩定会有所提高,与此同时孩子更多地学习到的是掌握知识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地将整体教学的观念应用其中,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结构性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通过数学学科的内在逻辑应用结构化的教学模式。当然,在此过程中,数学教师必须围绕数学知识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解,要将其有效的关联,形成知识结构和体系,将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融入整体,从教单一知识点学习走向单元整体结构化学习,从教学走向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把教材与生活链接,从学知识走向实际运用,形成数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