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驻马店曾经是什么样子?
当一万多年前的打石山点亮文明之火,驻马店这片神奇的土地文明之脉绵绵瓜瓞,《诗经》周南的咏唱、孔子入蔡的浩叹、太任西嫁的行旅、梁祝化蝶的凄美……成为中国文化史册上著名符号。
文化是一个地域的灵魂,象征着生生不息的文明之火,传承着民族的精神。驻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北接漯河、周口,南临信阳,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因历史上南来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驻驿歇马而得名。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称。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市已查明并经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31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18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处。人们熟知的比如有西平马老庄遗址、泌阳小马庄遗址、杨台寺遗址、刘备台遗址、天堂寺遗址、战国冶铁遗址等,可以说,我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星罗棋布。
穿梭在天中大地,呼吸的是文化,感受的是历史。从石器时代到清代的历史文物,巧夺天工的器皿、意义重大的竹简、玲珑剔透的玉石、精美华丽的瓷器,向世人展示出悠久灿烂的历史。
驻马店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驻马店遗址保护传承工程和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驻马店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将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探古天中”栏目今天与读者朋友见面了,以期使读者通过阅读,在了解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能深深体会到驻马店的无限魅力。
双高楼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康国富
驻马店地区历史悠久,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在距今约80万年至1万余年(更新世中期)的确山后胥山、打石山、新蔡诸神庙等旧石器遗址中均发现有猎狗、犀牛、羊、鱼等动物化石和人类使用火的痕迹。基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本区古文化遗址数量众多,是探索史前至夏文化时期南北方文化交流与互动的重要区域,也是见证华夏文明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灿烂独特的天中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配合工程项目建设,我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后对驿城(驻马店市中心城区)周围的杨庄、党楼、孔庄、高明楼、高槐、国楼、薛庄、双高楼等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丰富的考古工作成果,为研究驻马店地区史前至夏时期的文化发展与演变、小型遗址聚落布局、功能分化及社会组织结构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据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业务室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驻马店市首席科普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齐雪义介绍,驻马店人的先祖最早就在练江河流域居住。根据最近几年的考古发掘发现,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属双高楼、高明楼、杨楼遗址。
双高楼遗址位于刘阁辖区,面积约3万平方米,中部隆起,四周慢坡向下,高出地表1.5米,文化层厚0.3~1.5米,平面形状约呈长方形,南北稍长,东西略窄。共发现灰坑46座、房址7座、灶2座、沟6条、环沟1条、墓葬1座、瓮棺葬2座、水井1眼。出土了大量陶片,器型有罐、盆、红陶杯、鼎、刻槽盆、高柄杯、豆、瓮等,另有少量石器,器型有斧、镞等。共收集陶片300余袋,土样400余袋。双高楼遗址是练江河流域一处非常典型的小型环壕聚落遗址,遗址中部地势较高,向周围渐低,四周被一近环形的环沟围绕,环沟应主要为自然河道,局部经过人为修整改造而成。环沟以内为生活居住区,主要发现有房址、灰坑、水井、灶等遗迹,不见墓葬等遗迹。所见遗存的年代主要为龙山文化时期,少部分遗存年代属石家河文化时期,另见到少量屈家岭文化时期遗物。
2019年,作为驻马店市重点工程项目之一的107国道绕城工程全面启动,为配合工程项目顺利进展,同时更好地保护地下文物在工程施工中不受破坏,经上级部门批准,对双高楼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挖掘。
齐雪义告诉记者,考古发掘工作好做,但协调较难。按照一般的考古工作流程,一个考古发掘工地在开工之前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涉及到吃、住、行、征地、赔青、工价等千头万绪的事情,哪一件解决不好,整个工作都无法顺利开展。接到发掘任务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看工地,再租房,后进遗址发掘地。
记者了解到,按照挖掘计划,齐雪义带领考古发掘人员按照10X10的标准,先打了两个探方,随后逐步向北延伸,陆续打开25个探方。按照规程,逐层揭露,在每揭完一层后,对其下一层进行铲刮平面找遗迹开口,发现遗迹照相后逐一清理。遇到复杂遗迹时,首先搞清早晚叠压关系后,先做晚期的后做早期的。对有打破关系的遗迹,分清打破关系后再清理。不同探方的发掘尽可能保持在同一层面,以利于观察遗迹分布现象,注意相邻探方之间地层的关联和统一。在其中一个探方内发现有灰坑一个。灰坑是考古发掘中常见的遗迹。因坑中填满灰色土壤,故称灰坑。灰坑是由于古代人们利用废弃的窖穴、水井或建筑取土后的凹坑倾倒垃圾,垃圾中土壤变成灰色而形成的。灰坑中的土一般较文化层的土松软、色深,包含物更为丰富。根据坑的形状、 双高楼遗址发掘清理现场特征和遗物可以判定灰坑的性质和时代,是研究古代人们经济生活的重要资料。齐雪义说,在灰坑中,他们挖掘出不少碎陶片,应该是当时的人吃饭用的碗,不小心摔碎后,丢弃在灰坑中。随同这些碎陶片一同出土的还有一些碳化物,想必古人吃饭也没有做到碗净盘清。经过不断地挖掘,双高楼遗址逐渐露出真容。
经过清理,遗址地层堆积较厚,年代跨度在3000年~6000年前,遗迹分布普遍,发掘出土文物比较丰富,既有龙山时期的石斧、石镞,也有石家河时期的陶罐、盆、红陶杯、鼎、刻槽盆、高柄杯等。
(下转A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