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5日
一名律师的“文学梦”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在庄严的庭审现场,他据理力争、刚正不阿;在夜深人静的书房里,他文笔细腻、温暖人心。他从一位能言善辩、伸张正义的律师转变为一位笔下尽显温暖和细腻的作家,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在常人的理解当中,律师是追求公平正义、依法惩恶扬善的职业,而作家则是探析人心善恶、书写人生冷暖的职业。两个截然不同的职业,是如何实现跨越的?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志刚的生活,感受一名律师如何在作家与本职之间实现华丽蜕变。
  张志刚,出生于西平县专探乡普通农民家庭。学生时代的张志刚对文学抱有很大的兴趣。初中的时候,教师布置诵读诗词的作业,张志刚认为,自己对文学的热忱就是那时候培养来的。上了汝南师范后,张志刚有更多时间用于阅读,他就用这段时间阅读了大量书籍。
  毕业后,张志刚最初的职业是乡村教师,后来考入四川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做了律师。繁忙的工作和家庭事务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曾经能写出优美文章的笔被搁置了。
  促使他重新拿起笔的是一次出差的旅途。在高铁上,张志刚动笔写下了关于自己父亲的文章。父亲是个农民,没有文化。他在文章里写了这样一件事,他从北京回来,父亲夜晚在路口接他的情景。可能大家对父亲都有同样的感情,这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张志刚的散文获得了大众认可,这打开了张志刚创作的闸门,让他回想起了关于创作的初心和情怀。
  张志刚的散文取材于生活中不经意的细枝末节,他擅长以情动人,用接地气的语言,述说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出差时候看到的事物、童年的经历、别人讲的故事,都是张志刚散文的素材。他的叙事并不煽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述说寻常二三事,他讲得平淡,读者们却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张志刚还有个特点,他工作日从不动笔,只是构思,只有周末或节假日才会将平常的想法写于纸上。在出差路上,张志刚随手在扉页或者便签上创作。
  “我不抽烟但是喝酒,对我来说,写作就是喝酒,是一种情怀,能够滋养我的精神,让我工作起来更加有力量。”张志刚说。他将自己比喻成一部手机,写作就是在不断在更新手机配置。
  张志刚的文章,没有华丽辞藻、没有过度煽情,像是淡墨绘出的白描画幅,即使有深思、有感慨,也无不是克制的浅尝辄止,不见繁缀,唯见真情。他的散文,坦率地承载着他最难忘的记忆。
  他用法律的武器维护真善美,抗争假恶丑;他用手中的笔墨,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当一个人把内心最真挚的情感付诸他热爱的工作和文字时,审视他的一言一行,透过他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感受到他内心的真善美,感受到他奉献的温暖。这份温暖如同一把火炬将会不断传递,星火燎原,温暖人心,照亮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