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6日
端午
  文/刘慧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蘸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转眼又是一年端午节,童谣声里,是说不尽的端午情怀,端午节在记忆深处又清晰起来。
  端午节是我国一个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农历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总之,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辟邪,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源于北方中原。
  记得小时候,到了端午节这天,奶奶会早早把我叫醒,先给我抹雄黄酒,在脑门儿、手腕、脚腕等处都抹上些,清凉凉的,不但醒神,还可以杀毒、祛除蚊虫。然后我就和奶奶一起去村后的汝河里打河水洗脸。
  传说月宫里面的玉兔整天不停地捣药,到了端午这天就把药撒在河水里,人们用河水洗脸,一年内耳聪目明、不生疥疮。取河水要赶在太阳升起之前,不然的话,就会失去它神奇的功效。那时候,我对此深信不疑。我会用汝河的水尽情地洗脸,然后再用水壶或小桶拎一些河水回家,倒在脸盆里,供家人使用。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户户都要煮鸡蛋、粽子、蒜瓣儿等。我喜欢吃鸡蛋,不喜欢吃蒜瓣儿,可大人们总会强迫着让我吃几瓣儿,说是蒜解百毒。我极不情愿地吃一口,感觉它有种怪怪的味道,难以下咽。最好吃的莫过于端午节的粽子。糯米做成的粽子蘸着白糖,吃起来软软糯糯、甜而不腻。那时候,粽子都是自家包的,口味比较单一。如今,人们把粽子这一传统食物变成了更适合时代的特色美食,不只是在端午节,只要想吃,随时都能够大快朵颐,一饱口福。
  端午节最让人开心的事情就是戴香包(我们那儿称之为“香布袋儿”)“和“五彩线”——手脖儿、脚脖儿上绑上“五彩线”,脖子上挂着香包。五彩线即是用五种颜色的线绳撮合在一起,绑在手腕上,据说可以驱妖辟邪。五彩线不能随意丢弃,我们这里的习俗是等到农历六月六日以后才能将其取下来,要塞到墙洞或墙缝里,寓意将病灾藏起,也有的地方将取下的五彩线丢在水里,寓意烦恼疾病顺水而去。端午节戴香包,有辟邪驱瘟之意。香包内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以丝布包裹,清香四溢。
  端午节这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割艾蒿。赶在太阳出来之前,到沟坡、河坡里割来一捆,阴干,待日后用。在端午节,一些地方还有赛龙舟、祈福辟邪等习俗。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不仅记录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节日习俗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