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5日
问道太极春水生
——访我市太极拳名家张春


  文/图 全媒体记者 许伟 
  回座摆脚、转腰上步,攻守平衡、进退呼应……6月30日,初见我市太极拳名家张春,是在位于市区置地大道北侧的拳馆内,此时的他正一招一式为学员演示动作要领(如图)。
  700多平方米的拳馆内,假山流水,清茶新煮,禅意绵绵……一旁的书桌上,一本《顾名思义学太极》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张春其人其书就这样出现在面前。

  太极论道
  面目和蔼、温厚朴实、待人谦和,武者的刚劲和学者的儒雅在他身上浑然天成,这是张春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现年59岁的张春是太极拳领域的一张名片。他是驻马店太极拳联合会会长,河南省温县陈家沟1984年太极拳推手比赛75公斤级冠军。1985至1987年,连续3年担任温县陈家沟太极拳推手比赛场上主裁判。作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张春在继承太极拳大师张志俊“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30余年的教学实践,创建了太极拳标准化教学体系。
  发源于黄河岸边的太极拳,自17世纪中叶在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村形成以来,世代传承,不断创新,在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出多个流派,并在过往的300多年间传播至中国各地,为各族人民共享和实践,进而在全球产生广泛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练习太极拳者有数亿人。
  “太极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献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太极拳是以太极哲理为依据,汲取传统养生和技击智慧而编创的一种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由里及外的形体表达,既能增强体质,又能修身养性。”张春表示,太极拳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多年来,天南地北的太极拳爱好者,通过他独树一帜的“太极拳线程式标准化定位教学法”,千里迢迢到驻马店拜师学艺。张春花费十几年工夫撰写的《顾名思义学太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太极拳教学普及读物,一经问世,很快引起我国武术界,尤其是太极拳领域的关注。练拳多年的太极拳爱好者王洋介绍,《顾名思义学太极》从教学形式上完全颠覆了太极拳沿袭数百年以师带徒的传统方法,进而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标准化教学体系。
  张春基于对武术内涵的理解,其传授的弟子自1985年以来遍布驻马店内外,曾获得河南省太极拳推手比赛金牌3枚、银牌7枚,铜牌5枚;拳击比赛获得银牌1枚;全国散打比赛一人连续两年获得金牌;全国中老年太极拳、剑比赛(温县)获得4金1银;国际太极拳赛(邯郸)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
  勇于创新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有着40年太极拳教学实践的武术家,敢于挑战自我,打破惯性思维,劳神费心成就一篇具有全新意义的“拳书”呢?
  说起张春最初的想法,竟是从那些上了年纪的太极拳爱好者,在广场上认真而执着地比画“太极操”而萌生的。张春认为,这种动作失真、拳法粗糙、不得要领的“太极操”,不仅达不到健身的效果,还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之前张春运用力学原理,已经在太极拳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其上肢动作中的3个关键角度,即:一个招式定位后,当大臂和小臂之间的夹角成135度时,抵御外力的能力最强;当大臂与锁骨之间的夹角成135度时,所形成的弧度最饱满,抗力和化力的效果最佳;当大臂与肋骨之间的夹角成45度时,可以最大限度保护肋骨。
  传统的陈氏太极拳83式,繁复用时,不利于普及。张春设想,如果在应用“三个角度”的基础上,创编一个简易而不失水准的套路,对于太极拳的普及和推广,无疑有着广阔的前景。于是,他在继承我国著名太极拳大师——张志俊“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理论的基础上,创编了一套“十六式陈氏太极拳”。
  标准定位
  张春在推广他的“十六式”中发现,其整个套路里,手的运动90%处在5个特别利于经络、气血运行的位置。于是,他将其命名为1号位、2号位、3号位、4号位、5号位。后来他又发现,定位后的两手如果同时按“梢节领劲”的原理进行位的连接,就是太极拳的分解动作。如果把分解动作连接起来,就是一个标准的太极拳式。以此类推,如果把这5个手位用一种方法固定下来,强化训练,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初学者动作不达标的难题。
  但要让一个初学者把5个手位做到位,又谈何容易?有一天,张春在纠正一个学员动作时脑洞大开:要是有一个专用工具把这5个手位的动作固定下来,持续练习,依靠肌肉特有的记忆功能,就能把那些已形成惯性的动作储存在脑子里。他一不做二不休,当天就开始设计他理想中的“动作定位器”。一个星期后,当他把一个具有卡位功能的不锈钢架子固定在一个学员身上,通过卡具约束其相应关节,在限定范围内做5个手位的动作时,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依靠这个简易而实用的“学太极神器”,学员的动作到位不到位一目了然,不用老师指点便可自行修正,效率大大提高。随着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张春独创的“太极拳动作定位器”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三代,成为他的“太极拳线程式标准化定位教学法”中的一大亮点。
  如今,张春创建的“线程式标准化快速入门练习法”在学员中迅速推广,在教练的远程辅导下,实现在家学习如在健身房学习一样的效果,打破了地域与时间的限制,解决了零基础太极拳爱好者的练拳困扰,使不同地域和不同程度的习练者快速掌握要领,进入太极运动状态。
  太极魅力
  从2000年酝酿创新太极拳教学思路,到2012年《顾名思义学太极——张春123太极拳线程式标准化定位快速入门教学法》一书的出版发行,张春用了13年时间。
  《顾名思义学太极》问世10多年来,受到广大专业和业余太极拳人的追捧。一些国内享有盛名的太极拳大师,不断在讲学和教学中引用张春的3个“角度”,这无疑是对他创立的“角度说”的高度肯定。邯郸大学武术学院专门邀请张春到学校参观考察,双方达成协议,委托张春在原来“二十四式”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升级改进,并把他的“标准化定位教学法”移植到其他拳种的教学实践中。美国洛杉矶市的一家太极拳馆了解到张春创编的太极拳标准化教学体系后十分敬仰。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和张春取得联系后,邀请张春到美国讲学3个月。
  后来,张春两次赴美讲学,在海外较好地普及了中国太极拳文化,“中国功夫”太极拳一时吸引了无数海外太极拳爱好者的目光。美国友人希望在洛杉矶市创建一座“张春标准化教学太极拳馆”,并专门派人找张春商议此事。如今,在张春的远程教学指导下,大批海外太极拳学员受益匪浅,这也助推了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太极文化魅力。
  目前,结合多年的练拳教学心得,张春整理编创了脊椎经络脏腑运动,期待着分享给更多太极拳运动爱好者,让大家感受太极文化的无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