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宏宾
近日,得遂平县作协主席王海洋文集《洁白的槐花》,一口气读完,犹如三伏天饮进几碗白开水,凉爽解渴。那文字、情节、场景,深深印在脑海里,王海洋给我们奉献了一幅具有遂平山乡风情的诗画。
乡土情结。“乡土”是一个有着巨大包容性、地域性和丰富内涵的概念。乡土散文的特点就是一个字“土”。可以说是“土”得掉渣,在“土”中饱含亲切、平实、质朴的本性,其内容大至天文地理,小到一草一木,皆可以作为素材写进文章里。王海洋的散文体现出的那种乡土情结,那份原创性、真实性,那种在平常人眼里再平常不过的细节,在他的笔端流露而出,真实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着实让人钦佩。
一条河给了村庄生长的灵性,一条河记录岁月的变迁,一条河的快乐就是海洋童年的快乐。《快乐的小石河》作为开篇文章,虽然不长,但充溢其间的欢笑和灵动,让人如临其境,嬉水、玩耍、忘我,像一群野鸭子一样自由游荡,这场景属于乡情中独有的画面,虽然时过境迁,但是仿佛还能听到他们的欢笑声在小石河上空回响。
艾青的诗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王海洋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从故乡的一口老井、一轮明月、一间温暖的牛屋、一条远去的小河,到故乡的一盘磨、一场电影、一顿香香的饺子、一担水、一辆普通的自行车,吃的、用的、玩的,风土人情无不在他的笔下生花。儿时过年前的赶年集,和孩子们一起捡拾鞭炮,都成为王海洋数十年后取之不尽的写作之源。乡村那景、那情、那人、那事永远写不完,王海洋把对乡土热爱的情感安放进每一篇文章里,用一个个文字记录他感悟到的幸福和快乐,这不是简单的记录和描写,而是让我们跟随他看乡村变化。
用心书写。读王海洋的文章,感到每篇都是用心书写,用情编织。在《洁白的槐花》中,作者写道“母亲把那洁白的槐花,在清水中淘洗两遍,拌上一点面放在锅里蒸,熟了,稍稍地撒点香油,浇上蒜泥,就是一顿美味。”一个“洁白”,一个“清水”,从两个词语里让我看到母亲纯洁的心灵,一心只为孩子,在那个年代,能吃上这样的美食,不亚于现在的山珍海味。作者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淘洗、伴、放,撒、浇”充分展现了母亲做原生态美食的功底,不需要什么佐料,就能让孩子吃出幸福,吃出浓浓的母爱。折槐花过程中受伤的情节,张老师的关爱,爸爸和奶奶的呵护,这些往事都让王海洋终生难忘。
在《寨外那口老井》中,王海洋以真实的文笔还原当时的影像。“担水”作为当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口老井、一根扁担、两只木桶就成了人们吃水的最原始工具。从打水、担水到翻越寨墙,作者把每一处细节详细地写了出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年四季离不开那口老井,是用甘甜的井水,养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王海洋抓住井水与村民的依恋关系,以真挚的语言诉说人们对吃水的情感,这种真实的情感是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从担水吃到吃自来水,乡村在变,人们的生活在变,唯独那口老井没有变,他见证一代代人成长的岁月,见证时代的变迁,老井把自己变成一个乡村固有的符号。
真情流露。王海洋的很多散文中,注重写真情,亲情,很让人感动。《香香的饺子》中作者写道:“母亲看着我们眼巴巴,就把她自己碗里的饺子匀给我们。”真实再现我们当时渴望吃饺子的馋劲儿,一个“匀”字充分体现出伟大的母爱,母亲宁愿自己少吃一点,也要把饺子让给孩子们吃,这是何等的母爱,是纯真的亲情。《洁白的槐花》中写道:“从我家到学校,虽不是太远,可也有一里地左右,那时,她还是大姑娘,每天背着我这个半大小子,上学、放学。她只是一个代课教师,每天靠工分吃饭,她完全可以不用背我。”作者用真实的感触写出这段师生情,其情伟大,其情感人。这份师生情在那个年代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正是这样负责的老师才能教出这样有成就的学生。作者在几十年后还能把他的老师写进文集里,也是对老师莫大的安慰和尊敬。
海洋就是这样用心收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把自己的感情揉进每一个文字里,才为我们奉献出一篇篇感人的文章。
掩卷沉思,真的要感谢海洋,感谢他的文章,让我再次享受了他经历的酸甜苦辣,品味了香香的饺子、甘甜的红薯、美味的槐花,虽然岁月染白了两鬓,但记忆永在。往事悠悠,生活依旧。只愿来年槐花洁白时,海洋能写出更多接地气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