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守国(左二)在为患者检查身体。 文/图 全媒体记者 王捷 通讯员 魏丽
众所周知,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心脏病则是人类健康的杀手。上一秒谈笑风生,下一秒危机四伏,是心脏病患者的常态,而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则是心脏中心科医生每天都必须面对的挑战,他们每天都用爱心演绎着“生死时速”。
或许是经常与时间赛跑,经常上演“生死时速”大抢救,他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对医学精益求精,对患者关怀备至,对医院发展热忱奉献,以脚踏实地、奋勇当先的勇气和精神,践行着一名医者应该遵循且牢记的神圣使命……他就是武汉亚心-驻马店广济医院心脏中心病区副主任马守国。
潜心钻研医术精湛
马守国1994年毕业于新乡医学院,毕业后一直在原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工作。为了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他选择了继续深造,考取了郑州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于2003年毕业。为了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马守国两次到解放军总医院进修心血管内科和心脏介入手术。多年来,他醉心医学,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不断攻克难题,开展心脏介入手术近20年,完成冠脉造影、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5000余例。对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及心血管危急重症救治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2009年,马守国随部队医疗队赴苏丹瓦乌参加维和任务。那里条件艰苦、炮火连天,家人们非常担心。但他表示:“不管前方有多危险,我都义不容辞。”在他看来,穿越生死、守护和平,为世界和平而战,就是自己的使命所在。从和平安宁的祖国,猝然踏上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马守国和战友们不得不习惯在枪声中工作。维和的一年中,他和战友们救助了大量的当地伤病员。
回国后,马守国继续在原联勤保障部队第990医院工作,并担任心内科主任、济南军区心血管内科专业学术带头人、联勤保障部队专家指导委员会心内科专业委员。他先后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受部队嘉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篇。
医者仁心托起生命希望
无影灯下,争分夺秒。一天时间里,马守国完成将近20台手术,水都没时间喝。“忙”是马守国每天最真实的写照,像这样的情景,对他来说就是家常便饭。
20年来,马守国平均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为了减少介入手术中辐射的影响,有时候穿着30多斤的铅衣一站就是一天。由于长年累月地坚持,他已患上了腰疼、腿疼的职业病。他表示,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要无怨无悔。
从事心内科工作20年,马守国带领团队,较早地开展了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在复杂冠脉病变、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冠脉危急重症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豫南地区开展了房颤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技术;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技术救治了大量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曾为两名手术风险极高的95岁以上高龄老红军植入双腔起搏器,使他们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受到部队领导的盛赞。
以医术胜更以医德胜
“认真、仔细、耐心、细心、技术过硬……”这是患者对马守国的评价。每日清晨,他早早地来到病房,仔细查看患者的病情,耐心询问患者的需求和内心感受,严谨周密地制订治疗方案……
作为一名擅长心内科介入治疗的副主任医师,马守国吸引很多病人。许多患者慕名而来,送红包的事难免发生。记得有一次,一名患者家属手术前硬塞给他一个红包,马守国当场婉拒,但家属执意坚持,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为让患者“心安”,他只好暂时收下,手术结束后为患者交了住院费。他说:“身为一名医生,责任心是基础,技术是前提,医德是核心。”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患者心中,马守国总是千方百计地为他们省钱,用最基本的药物、去除不必要的医疗耗材、缩短患者入住监护室时间。在同事眼中,他为人谦逊、低调,毫无保留地将手术经验、研究成果传授给年轻的医生们。
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是患者对他的认可。“一个细小的失误都将可能葬送一条生命,这容不得我们半点儿疏忽。”马守国时刻用这句话提醒自己。他说,患者选择来就医,把最重要的“心”交给他,就是对他最大的信任。他能回报的就是竭尽全力做好每一台手术,这才是对患者最好的承诺。
光阴弹指过。马守国以赤诚之心践行医道,一次又一次以出色的诊疗成果回报患者的重托。“医路”走来,十分艰辛,但他从未彷徨、退却过。师长的期待、家人的支持、患者的肯定以及心底里对医学事业的热爱,让他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坚定。所有的努力终会化为救死扶伤的力量,他将不负心中热爱,践行医者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