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4日
记忆中那盏油灯

  文/吕云茹
  岁月如风,我们时常回忆起或写下一些陈年往事,缘由其实很多,怀念家乡、怀念亲人、怀念童年,怀念那段清苦却不乏温暖的时光。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每到晚上,农村的家家户户都会点一盏煤油灯,光线虽然不好,但在当时没有电灯的夜晚,它显得还是很明亮的。
  我们大队办有小学,就在邻村,离我家不远。
  每当上晚自习时,每人都有一盏小油灯,白天就放在教室的窗台上,晚上就点亮。油灯的形状各式各样,扁、长、方、菱型不等,不过大多还是用墨水瓶做的,就是用一只旧墨水瓶盛满煤油(那时叫洋油),瓶盖上钻一个小孔,用一根薄铁皮卷成一个细细的小管,里面穿上一根用棉线做成的捻子,盖上盖子,用火柴点着即可。
  油灯的烟气很大,一晚上下来,鼻孔里熏满了黑灰,眼窝也被熏得黑乎乎的。
  还有一种比较简易的油灯,是在一浅浅的油盏里加一点麻油,盏边放一根用棉线搓成的捻子。这种油灯的不足之处就是不小心碰倒了,油会洒满地。
  村里的家庭主妇及年龄大一些的女孩子,白天下地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晚上坐在油灯下做活计。那时候全家人的穿戴都很少买,全靠自己做,衣服、单鞋、棉鞋都是纯手工的。白天没时间就得熬夜做。就连村上谁家嫁闺女、娶媳妇没钱随礼的,就做几双单鞋、棉鞋当成礼物送。
  记得当时我家的邻居是一位奶奶,她带着三个女儿过生活。每到晚上就数她家最热闹,村上和她家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孩子都喜欢聚集在她家里,围坐在一盏油灯下,一边做活一边谈笑,我虽年纪小也爱去凑热闹,看她们纳鞋底做衣服,那娴熟的动作、爽朗的笑声,仿佛早已把一天的疲劳抛到了九霄云外。
  年华随风而逝,多少年过去了,小小的油灯早已离我们而去,但我时常还会莫名想起,因为有它的陪伴我才能穿着妈妈做的衣服和鞋子度过快乐幸福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