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04日
弹壳的述说
  文/张桂荣
  在西平县复兴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枚日军八二迫击炮弹壳。
  说起这枚炮弹壳的来历,西平县复兴博物馆馆长李东海娓娓道来。
  1945年4月13日,驻扎在漯河城区的1000多名日本鬼子悄悄出城,意在偷袭驻扎在合水寨的新四军。这天黎明时分,日军走到一个叫小李庄村的时候,碰到一名早起上厕所的村民,村民看到眼前黑压压的人群,就知道是日本鬼子来了。
  日本鬼子想知道驻扎在合水寨的新四军军情。一名日军的翻译官走上前来问这名村民:从这里到合水几里路程?这名村民回答:6里。
  按照翻译官的意思,日军指挥官命令炮兵:校准炮位,先用炮火探路,再进军合水寨。
  这名村民原来是国民党部队的一个炮兵,作战负伤后回家养伤,想不到伤还没养好,又遇到入侵的日本鬼子。一听日本鬼子问他里程,他心知肚明。这名村民故意把8里说成了6里。当日军炮兵开炮后,炮弹都落在了合水寨墙外的河滩里。少打2里地,合水寨墙得以保存下来。轰隆隆的炮声也震醒了睡梦中的村民。
  知道日本鬼子来了,村民们赶紧起床,坚壁清野。村民躲的躲、逃的逃、藏的藏。等日军知道上当后,炮弹却已经用完了,这名村民也早已不知去向,日本指挥官气得哇哇哇地叫个不停。
  新中国成立后,村民在治理合水寨墙外的沟河时,意外发现了这枚炮弹,炮弹没炸响,挖河民工又躲过了一场灾难。经过公安人员和技术部门的共同努力,炮弹内的炮药被退了出来。经过鉴定,这枚弹壳就是当年日军炮轰合水寨时遗留下来的八二式迫击炮弹壳。
  后来,李东海就把这枚弹壳收藏进了西平县复兴博物馆,以此作为日本侵略中国的永久证据,同时,也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