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7日
名师大讲堂

  马欢,驻马店实验小学教师,少先队大队辅
  导员,担任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小学高级教师。自任教以来,潜心教学,甘于奉献,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曾荣获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教育系统优秀团队辅导员等荣誉称号,获市级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级文明班级,辅导学生参加写作、演讲比赛,多次获得省、市
  级一等奖。秉承“用真诚打开心灵,用智慧点燃希望”
  的教育理念,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幸福的教育。
  让阅读与写作手牵手
  一个人是怎样学会写作的呢?毫无疑问,写作能力只能是在阅读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之密切,前人已有定论,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
  一、以读促写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情感浓郁的篇章。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饱含作者情感的重点词句分析,理解品味这些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深层意思,再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深入、真切地体会出作者蕴含在文章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受到熏陶和感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
  引导学生对文章亮点进行咀嚼品味。文章亮点就是文章最耐读的地方,不少亮点是显而易见的。如《秋天的雨》这篇经典美文中,让学生感受作者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带着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感受课文独特的语言美,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借鉴到了作者的写作手法,并熟练地运用到习作当中去。
  引导学生对文章空白进行大胆想象。读者可以通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而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因此,有效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结课时,课件展示小女孩在火柴点燃后发出微弱的光芒中看到的种种幻想的意境,并播放优美而略带忧郁的音乐。
  二、读写结合
  教学时,我凭借教材,抓住特殊阶段和重点阶段进行分析、讲解、欣赏,指导学生进行对应的读写,有机地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课文《金色的鱼钩》第二自然段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炊事班长快40岁,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因为全连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这是一段典型的人物外貌描写。学生通过细读分析,明白了老班长出身贫苦,饱经风霜,为革命而日夜操劳,他这外貌是艰苦的战争年代所铸就的特殊形象。我抓住这一契机,顺势引导学生写,依照此段的写法,描写了一个快乐的人物形象,学生的写作热情自然地被唤了起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并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模仿,充分利用范文,指导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示,去构思自己的文章,进行写作。这样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反复训练,就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真正做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