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2日
泌阳:特色产业赋能 描绘乡村振兴画卷
  全媒体记者 方祥
  “快看,今年这黄金梨长得多好啊!个头儿大、味道好,一个足有一斤重。”近日,记者刚到马谷田镇河南村相超农庄,经营者赵相超就拉着记者来到梨园看黄金梨的长势。金秋时节,瓜果飘香,他的农庄里不仅有让人垂涎欲滴的黄金梨,苹果、山楂也挂满枝头,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
  看着眼前的丰收景象,回想这些年在果园里的辛勤劳作,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赵相超的脸上。据了解,2015年,赵相超开始在河南村流转山地600亩种植果树。从那时起,他便一头扎进这荒山坡地。虽然开始时是外行,但果园里大大小小的事赵相超都亲力亲为,大到果树品种的选择,小到除草、灌溉、修剪、嫁接,他不懂就问。他还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去外地学习充电、考察新品种。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磨炼,赵相超成了果树种植的行家。
  “看到果树从当时只有一根筷子粗到如今硕果累累,我感到非常欣慰。这几年虽然辛苦,但看着果树一天天长大,感觉就像培养自己的孩子一样,觉得非常值得。”赵相超说。
  赵相超是泌阳县众多果农的典型代表。他扎根田间山坡,辛勤耕耘,为泌阳县的林果业作出了贡献。他们在丰富人们餐桌的同时,让山坡换上“金装”,提高了土地收益,也带动了不少人就业增收。
  近年来,泌阳县依托马谷田桃、付庄梨、高邑葡萄等乡镇特色产业及优质果品,大力打造集景区色彩、乡村文化、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通过举办旅游节、邀请“网红打卡”、微视频平台宣传等方式扩大乡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积极联系开展社会组织团建、青少年研学、绘画摄影采风等,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本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泌阳县共有板栗、枣、核桃、柿子、苹果、梨、桃、葡萄、李子等10多种林果种类,种植面积在30万亩左右,年产量20多万吨,年产值1.3亿元,有效带动了群众就业,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发展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泌阳县不断在发展农业产业上做文章,有效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增质提效、群众增产增收,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泌阳县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条件和根本路径,通过集思广益,按照“选准一个产业、依托一个龙头、打造一村一品”的思路,因地制宜,引导群众采取“乡土人才+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发展了夏南牛养殖、食用菌种植、林果种植等特色产业,实现全县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的产业,不仅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