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7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08日
《长安三万里》观后感
  驻马店市第九小学
  四(7)班 陈羲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走进电影院,观看了电影《长安三万里》,感触颇深。让我觉得,这不仅是一部电影,还是一堂历史课。影片通过对唐朝诗人和诗歌的展示,让我深刻了解了中国诗词的魅力。
  在影片中,我知道了李白和高适是完全不相同的两种人:李白是一个性格爽朗的诗人,他喜欢喝酒、交友,而高适性格沉稳,且武艺高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诗在影片中都出现了,还有诗人王维、杜甫、张旭、王昌龄、孟浩然、贺知章等也都出现在了影片里。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是,李白在得道之后,与高适、杜甫、贺知章等诗人朋友庆祝时,在江边一边喝酒一边吟诗。李白的一首《将进酒》将影片的想象力发挥到了极致,他们登上了仙鹤,飞上云端,和天上的仙人一起喝酒。尤其是李白最后对高适说的那句:“‘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这句诗当年我是照着你的样子写的”时,我特别感动。
  《长安三万里》就是诗人们的三万里,是他们在现实和理想之间的三万里。我还记得影片中的一句话“诗在、书在、长安就在”,诗人们的诗词就是他们的理想所在,理想虽然很遥远,但仍然会怀抱理想。
  (指导老师:申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