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23日
“鹅司令”唱响致富“向天歌”
    吕大国抱着大鹅

  本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通讯员 付忠于)“我能有现在的养殖规模,得感谢‘全国优秀农民工’吕改名,他把150亩梨园无偿给我养鹅用,帮我走上致富路。”初冬时节,看着300多只肥美的大鹅,汝南县常兴镇王集村62岁的村民吕大国乐呵呵地说。
  走进梨园,只见一棵棵梨树郁郁葱葱,梨果挂满枝头。树下,一群大白鹅追逐嬉戏。“树上摘果,树下养鹅,这种养殖模式,以前想都不敢想。”吕大国的爱人陈爱枝介绍。他们的2个儿子都已成家立业,在外务工,老两口在家种有8亩耕地。离他们的耕地不远,就是吕改名的150亩黄金梨园。
  吕改名是全县的紫薇种植大户,2015年,他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吕改名实行“梨+中药材”套种模式,每年每亩增收1000多元。去年,吕改名在本县老君庙镇承包300多亩地,梨园管理就托付给了吕大国老两口。
  为增加吕大国的收入,今年初春,吕改名找到吕大国说:“发展林下养殖肯定不错。林下养鹅,鹅不仅可以给梨园除草,鹅粪还能肥田,梨树落下的果子还是鹅的‘口粮’。”随即,吕大国就买来300多只幼鹅,放养在梨园里。吕大国每天只给鹅投放少许草料,大部分时间都让鹅自己觅食。久而久之,吕大国发现,梨园里的草不用自己和老伴拔,鹅就吃个精光。在梨园的南边,就是薄山湖的南灌渠,渠水清澈,吕大国每天定时将鹅赶去“沐浴”。
  “鹅吃的是生态草,喝的是清澈的湖水,一个个毛色发亮,体质健壮,生长很快。放养至今,每只鹅都有10多斤重。”吕大国高兴地说,养到年底,肯定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还是多亏了改名,人家把梨园无偿给咱养鹅用,到年底了,说啥也得给他几只大鹅,好好谢谢他。”陈爱枝对吕大国说。看到吕大国在梨树下养殖的大鹅一天一个样,吕改名心里比喝了蜜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