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18日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纪实
  (上接A2版)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改革的重要方法。
  2023年9月29日,我国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迎来10岁生日。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块大试验田,要播下良种,精心耕作,精心管护,期待有好收成,并且把培育良种的经验推广开来。
  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率先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首个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0年来,上海自贸区立足实践探索、坚持制度创新,有力服务了全国改革开放大局。
  数据显示,10年来,全国范围内各自贸试验区已累计总结提炼形成302项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有效发挥了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推进改革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对重大改革要坚持试点先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法论没有过时,也不会过时。
  户籍制度改革从中小城镇开始,推及全国多地,最后在特大型中心城市开展;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从公立医院改革入手,以医保体制改革破题,进而形成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在北京、山西、浙江3省市先行开展,直至四级监察委员会全部组建成立,由试点迈入全面深化新阶段;
  ……
  从试点探索到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再到上升为制度性成果,最终大范围铺开,点与面有机结合,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3年10月12日下午,江西南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2016年在长江上游重庆,2018年在长江中游武汉,2020年在长江下游南京……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4次专题座谈会。
  在南昌召开的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历程,感慨地说:“做就要做好,坚定做下去。笃行不怠,一以贯之,久久为功。”
  一以贯之地关注,蕴含着一抓到底的改革之道。
  从强调发挥好督察重要作用,既要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也要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到要求干部“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再到强调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要“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
  在习近平总书记垂范引领下,全国上下逐步构建起层层传导、环环相扣的改革责任体系,谋在新处、干在实处、改在真处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在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形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保证了改革在攻坚克难中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胜利。
   “人民”二字重千钧——“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
  2023年11月29日,正在上海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外来人口占比高的闵行区,走进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
  作为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的重大改革,近年来,上海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筹措建设,让更多新市民、年轻人实现安居梦。
  大学毕业工作两年多的郑岚予热情地将总书记迎进自己租赁的新居:“感谢党和政府,让我在上海有了一个家。”
  考察中,总书记指出,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多样化、多元化需求。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改革开放的原动力、出发点。
  一切由此启程,一切因此壮阔。
  ——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中选产品平均降价约70%,运动医学类耗材平均降价74%、预计每年可节约67亿元……12月4日,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结果完成公示。
  针对药价高、看病贵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大力气啃“硬骨头”,取消实行60多年的药品和耗材加成,建立集采制度。截至目前,9批集采374种药品平均降价超50%,医保目录新增618种药品减负超5000亿元,药价虚高乱象得到有力纠治。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百姓的一件件一桩桩“小事”被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
  以改革促脱贫攻坚,压实各级责任体系,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形成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良好局面,创造了8年间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伟大奇迹。
  打破多年的城乡壁垒,户籍制度改革让1.4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加强基金互济余缺,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强化兜底保障,房地产制度改革为1.4亿多困难群众解决住房难题;为中低收入群体减负,个人所得税改革惠及2.5亿人;致力于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教育改革不断缩小地区、城乡间差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从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各个环节,织密一张张民生保障网。
  ——着眼长远根本,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需要。
  北京西城区一处出租房里,49岁的外卖骑手张先生正在家安心休养。
  今年初,因送单时碰到护栏摔倒,张先生左腿粉碎性骨折。“没想到4.6万元医药费由职业伤害保障全报销了,平台还按照新规定给我发了1.4万元生活保障费。”他感慨地说。
  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对他们面临的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十分牵挂:“部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就业人员等人群没有纳入社会保障,存在‘漏保’‘脱保’‘断保’的情况”“做快递小哥也不容易,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方便”。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八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平台责任等焦点问题,在7省市的7家平台企业试点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投入超20亿元建成各类服务站点13.08万个……快递小哥们权益保障的短板加快补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问题,一个群体有一个群体的困难,我们要重视起来,不断解决。
  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转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衡量发展、推进改革的新标尺。
  应对老龄化挑战,加快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满足群众更多精神需求,推进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为了蓝天碧水的生活新期待,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回应人民新期盼、满足群众新需求,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郑重承诺。
  ——汇聚智慧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将改革推向前进。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80岁的严金昌,仍关心村里的土地改革。作为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清晰记得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调研的情景。
  在当天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总书记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我们村拿了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第一批‘红本本’,13000多亩土地全部进行了确权,现在又率先探索‘股田制’改革。”严金昌笑着说,有了更多土地上的收成,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进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拼搏奋斗和聪明才智。
  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最多跑一次”、天津“一颗印章管审批”……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源自地方探索,并复制推广到全国。
  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激发科研人员创造性;出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充分激发民营企业生机活力……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持续向前的磅礴力量。
   乘长风破万里浪——“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又值岁末,京西宾馆,新时代以来的第12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牵动世界目光。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无论是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还是布局新一年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改革开放都是关键词。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即将收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大幕将启。
  环顾国内,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放眼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
  越是面临困难挑战,越是要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
  “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作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首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彰显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前进路上,改革开放始终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打开崭新局面的关键一招、活力之源、重要法宝、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定政治方向——
  2023年立春刚过,北京西郊的中央党校校园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如期开班。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关键少数”上了关键一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点明其中要义,“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定性的话,是管总、管根本的。为什么要强调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这是因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刚刚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从本质要求到重大原则,党的领导始终居于首位。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是贯彻改革全过程的政治主题。
  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志不改、道不变,沿着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走下去。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发展注入新动力——
  “新质生产力”,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首次提出这一重要概念,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改革点燃创新引擎,才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源源动力。
  (下转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