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29日
汝南:大红灯笼“照亮”增收路

  文/图 全媒体记者 邓丹华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汝南县张楼镇庙东村的森威灯笼厂,只见院子里、楼房顶、屋内外都晾满了不同规格的大红灯笼。穿钢丝、裁剪、缝纫、印字、套布、贴金箔条……在3层楼的灯笼加工厂里,60多名村民正忙着赶制灯笼,一派红红火火的忙碌场景。
  在一楼的组装车间,坐满了村民。他们有的用钢丝将两个塑料底座连接成球形,有的将成形的框架套上灯罩,有的在灯罩表面涂上“金线”,有的将吊穗粘贴到底座上,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如图)。
  “想不到,70多岁了,俺每月还能挣2000多元钱。”提起收入,正在穿钢丝的尤秀莲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虽然挣钱不算多,但她很满意,很珍惜这份工作。自从灯笼厂投产以来,只要有空,她就来工厂上班,不想耽误一点时间。
  “平时照顾老人、送孙子上学后,抽空就过来。”正在粘贴“金线”的村民钟二玲说,加工灯笼工作时间比较灵活,还能补贴家用,对此她很满意。她每天能给近300个灯笼涂上“金线”,按件计酬,每件0.3元,一天能挣80多元钱。
  车间负责人张文峰介绍,每年1月至8月是工厂的销售淡季,每天用工30人左右;9月至第二年1月是工厂的生产销售旺季,基本每天用工60人以上。工厂实行按件计酬,基本能保证务工村民每月收入稳定在2000元左右,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这段时间生意好得很,每天走4000多个灯笼。”谈到最近的销售,森威灯笼厂负责人崔小卫自豪地说。他从事灯笼加工行业已10多年。2010年,他帮做生意的表姐到驻马店市区进货,发现大红灯笼利润不错。于是,他从批发商那了解到灯笼产地,并于次年春天前往厂家考察学习。经过考察,他发现灯笼不但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投资小,且工作强度不大,工作时间也灵活,很适合村民家门口就业。2013年,他在自己家里开始尝试制作大红灯笼,并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务工。
  2019年,随着销售订单增多、务工村民增加,小作坊已满足不了需求。在张楼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崔小卫创建了张楼镇森威灯笼厂,不到5年年产值就达到300万元,并带动周边60余人实现就业,“照亮”了群众增收路。
  据了解,近年来,汝南县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瞄准农村留守劳动力,鼓励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乡村能人创办乡村车间或乡村“小工厂”,以车间、“小工厂”的形式带动村民就业。截至目前,该县18个乡镇(街道)已建成270个乡村车间或乡村“小工厂”,涉及服装、手工制作、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行业,带动70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有效助推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