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18日
过年随想
  文/刘慧
  日子如水,涓涓流淌,转眼又是一年春节临近。
  腊月是岁终之月。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吃过腊八粥,年的味道也渐渐浓了起来。印象中的年味儿,是热气腾腾的厨房,是圆圆的蒸馍,是黄澄澄的春卷、酥果子,是一桌色鲜味美的年夜饭……年味里一幅幅温暖的图画,无论回想起哪一幅,心底都会非常温馨。
  记得小时候总是盼新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吃饺子……”终于盼到了除夕夜,热热闹闹地吃过年夜饭,一家人还要聚在一起“熬皮袄”。听大人说,一位神仙爷爷会在除夕夜挨个给守岁的孩子送皮袄,要是哪个孩子睡着了,神仙爷爷就不给他送皮袄了。可是每次和大人一起“熬皮袄”时,我总是在盼望中悠然入梦。到了清早起来,长辈就会逗我说:“你昨晚睡着了,神仙爷爷就没有给你送皮袄。”说得我心里无比遗憾,后悔自己因为贪睡而没有得到神仙爷爷的皮袄。长大后才明白,长辈这种“熬皮袄”的习惯即是“守岁”,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回望过去的岁月,展望美好的未来。当然这其中的情怀既有留恋和不舍,也有憧憬和希望。不知为何,如今过年时我特别怀念儿时的年,尽管那时候物资没有现在富足,但那种在贫乏中寻找到的简单的快乐,是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
  过年的传统已经沿袭了几千年,细细想来,如今过年的真正意义也许就是阖家团圆。因为在平日里,我们都在为生活奔波、劳碌,难得有时间陪家人吃顿饭、唠会儿家常。一首《常回家看看》曾打动无数人的心:“老人不图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图个团团圆圆……”我们就像风筝,家就是牵着我们的线,无论我们飞得再高、走得再远,都走不出家的牵挂。在外打拼的游子,无论路程多么遥远,都要在过年时踏上回家的征程,不仅是为了那温暖的守望,更为了心底那份深深的牵挂。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记忆将匆忙的时光珍藏。无论牵挂与守望,皆是年岁给予我们的馈赠。“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当我们吃着除夕的饺子,看着父母慈祥的笑容,听着鞭炮声声辞去旧岁,看着烟花姹紫嫣红绚烂夜空,也许会从心底不由自主地感慨:过年,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