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嘴巴张开,让爷爷看下好吗?”“小乖乖,不用怕,让爷爷听听。”……近日,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儿科诊室外排着长长的队伍,该院副院长王磊快速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式,为前来就诊的患儿处理各种问题。
据了解,2023年10月下旬以来,支原体病毒叠加流感和其他冬春季常见病毒,造成很多宝宝“中招”,儿科成了医院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儿科医生也成了“超能力战士”。
专心加耐心就是他的仁爱之心
王磊是一名儿科医生的同时,还是一位主管业务的领导。为了让患儿得到及时治疗,他每天上午7时30分准时到达医院,首先到各科室查看询问一遍,看看运转情况,然后赶到儿科病区进行查房,了解孩子们的治疗情况。
上午8时,王磊准时走进诊室。为了能让患儿少一会儿等待,门诊期间他几乎不喝一口水,以省去上厕所的时间,午休时间也只有30分钟,常常是下午2时才把上午的患者看完,下午2时30分又迎来一拨患者。无论多晚,他总是看完最后一个患儿,才沐浴着夜色回家。
儿科门诊面对的是不谙世事的孩子,大多无法表述病情,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超常的耐心格外重要。“宝贝,多大啦?”“真是个好孩子。”王磊这些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也消除了患儿的恐惧感。他将耐心、负责、细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院长是我见过的最认真的医生”“小孩生病家长很着急,见到王院长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从拿上听诊器、穿上白大褂,王磊就把每一位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始终坚持“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治疗原则,常常用几剂中药,既解决了孩子的病痛,又增强了孩子的体质。“王院长一摸一看,就能判断孩子的病情,几服中药就能安全地解决问题。”这是他的技术水平,更是他的医者仁心。一位了解王磊的医生说,他在为患儿用药时,每一个处方都是有便宜的就不用贵的,有无毒的就不用有毒的,坚决不用毒性大的,既保证用药安全又降低了患者费用。
从医39载 护佑儿童健康
“我小时候生病就找‘王叔叔’看,你现在也要听‘王爷爷’的话。‘王爷爷’不打针,看一下,你就好了。”记者找不到采访的空隙,只能在旁边等待。这时,一名母亲对孩子细声地说。1985年到2024年,从医39年,王磊从最初的“王叔叔”成为了“王爷爷”。39年杏林春满,39年大爱无言,许多经他诊治过的患儿已为人父母。如今,已经是副院长的王磊,仍然坚守在一线,守护着患儿的健康。
传承星火 为儿童健康点亮明灯
从医39年来,王磊既是医者,又是师者。“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磊说,中医学的传承创新发展,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一代一代的接力。作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二级主任医师”,王磊有自己的工作室,不仅要守正创新中医诊疗技术,还要做好中医技术传承。
他潜心研究中医药疗法,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曾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带领医院中医药专家研制出了治疗新冠肺炎的方剂,用于新冠肺炎患者的防治,收到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关键作用。目前,这些处方已经在省药监局备案,成了医院制剂“金连解毒合剂”和“羌防散寒合剂”。
对于技术传承,王磊本着一颗无私的心,用心带教。该院儿科医生刘圆圆经过他4年带教,现在在医院儿科不仅能独当一面,还小有名气,很多患儿慕名来找她看病。“李莹莹在儿科诊疗方面,不仅耐心细心,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说起自己带过的学生,王磊的言语间充满了欣慰。他说他带过的还有不计其数的实习生和乡村医生,他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患儿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为儿童健康点亮护佑的明灯。
从医是一场修行,治病救人是积德行善。王磊凭借精湛的医术、超常的耐心和责任心,39年如一日坚守在儿科临床岗位上,不仅护佑了儿童的健康,还让中医诊疗技术得到了传承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