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7日
关爱宝宝 从“心”出发
驻马店广济心血管病医院邀您一起认识“先心病”
    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王捷 通讯员 魏丽
  胎儿从第22天开始,心脏便开始跳动了。许多父母第一次听到孩子心跳还是孩子待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胎儿的心跳声通过胎心仪传到准父母耳边。然而,并非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地来到人间,我国每年约有20万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者出生。今天,驻马店广济心血管病医院邀您一起认识“先心病”。
  “先心病”是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而引起的一类心脏血管解剖结构畸形,也包含一部分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是出生缺陷中发生率最高的疾病。
  常见的“先心病”类型有哪些
  先天性心脏病分类方法较多,最简单直接的分类方法是按有无紫绀分类,分为紫绀型“先心”和非紫绀型“先心”。
  非紫绀型“先心”占比80%左右,常见类型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
  紫绀型“先心”占比20%左右,常见的类型有法洛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等。
  先天性心脏病的症状
  “先心病”不像其他的先天性残疾患儿那样,容易被发现。不少患儿家长并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患有此病,到发现时常常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在孩子降生后,父母或看护人一定要注意观察,学会分辨。
  发现自己的宝宝有下述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确诊是否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并及时处理:
  经常感冒,反复出现支气管炎、肺炎;喂奶困难或婴儿拒食、呛咳,常出现吃吃停停、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憋气等;皮肤持续地出现紫绀,鼻尖、口唇、指(趾)甲床处最明显;能走路的孩子,在行走或玩耍时常主动蹲下片刻;较年长的小儿手指及脚趾末节粗大、颜色变暗;儿童诉说易疲乏,体力较差,平素多汗、口周发青、咯血;发育不正常,表现为瘦弱、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出现胸痛、晕厥。
  特别提醒准妈妈们,孕22到26周期间,别忘了给胎儿做个心脏超声检查。
  即使孩子得了“先心病”,家长也不要太担“心”,绝大多先天性心脏病需手术治疗,只要及时治疗,患儿可以过上正常人或者接近正常人的生活,对其生长发育以及成年后的生育没有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