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华,市级名师,市级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驻马店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酷爱文字,尤爱诗词,乐于在语文的天地里采撷芬芳,愿掬一捧水月,伴一卷书香,不负流年。
“语”见导图思维花开——让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上开花
思维导图是一种基于大脑自然的思维方式,可以展示学生思维的过程,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在语文学习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阅读,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过程通过线条、文字、图像等形式展现出来,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了,我们可以更详细地知道学生是如何理解、如何把握课文的。例如,学习《草原》一课时,在理解了课文主要内容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课文的思维导图,然后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展讲。有的学生从草原“美”入手,分为景美、人美来进行展示;有的学生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来进行展示……展讲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展示过程。
所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展示自己对课文的体系结构、重点、难点的理解,这样既强化了记忆、理清了思路,又可以让教师从中判断出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
思维导图在语文总复习中的应用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学期末的总复习,或者中间的单元复习,知识点较多,且比较杂乱,不便于记忆。如果运用思维导图对每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分类、归纳总结,就可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运用思维导图能够把由中心辐射出来的各个知识联系起来,把知识点连成知识网。
语文学科中的思维导图可以说是一棵“语文知识树”,这棵知识树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序列性。它着眼于知识点的梳理,重在建立知识体系,使各知识点从无序到有序,用它来复习学过的知识,把知识一个个串联起来,有利于记忆与掌握。
思维导图在习作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心明确,结构框架清楚,让人一目了然,而这正有助于进行写作练习。
思维导图是围绕一个中心将大脑中产生的思想以网图形式记录下来的思维模式,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分为五个步骤进行:一是给定主题或让学生自己选定一个主题;二是让学生思考几分钟,围绕话题自由想象,把要点记下来;三是分小组讨论,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四是让学生尝试把思维导图做得更连贯并确定最佳陈述顺序;五是动笔写。
思维在图里,功夫在图外。“语”见导图,思维花开。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更注重方法的传授,定会让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处处开花,语文的这片天地也定会因思维导图而精彩纷呈、生机盎然、诗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