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13日
我市发布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全媒体记者 刘金霞  
  3月12日,我市2024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发布会举行,会议发布了2023年十大消费维权典型案例。  
  据悉,2023年全市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1401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9万元,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4670人次。发布2023年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旨在展现消费维权成效,彰显公平正义,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活力。  
  案例一 家装卫浴漏水起纠纷 消协介入获赔偿  
  市民杨女士通过装修公司在城区某卫浴店购买了卫浴产品,花费7000元,3个月后出现严重漏水,导致室内装修严重损坏,并波及楼下邻居和公共设施,要求商家赔偿损失。但与商家多次沟通后问题未解决,遂投诉至市消协。  
  【处理过程及结果】经消协组织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和解。装修公司和卫浴店共同承担消费者损失45000元,消费者表示满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杨女士是在购买耐用商品及装饰装修服务之日起6个月内发生被侵权行为,装修公司和卫浴店应当共同承担相应的倒置举证责任和赔偿责任。  
  案例二 保健品宣传不规范 老年消费者要警惕  
  80多岁的郭先生在城区某养老中心花费1480元购买了一批保健品,在工作人员的宣传暗示下,认为产品有治疗疾病效果。但回家后老人后悔了,想把保健品退掉,于是寻求市消协帮助。  
  【处理过程及结果】经过消协介入调解,该店将1480元钱退给郭先生,郭先生表示满意。消协提醒: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口头宣传。保健品不能替代药品,老年人如果有病在身,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治疗。  
  案例三 电脑爆屏商家推诿 消协介入履行“三包”规定  
  消费者李先生在确山县某电脑科技经销店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使用一年多后屏幕破裂。李先生随即向该品牌经销店进行了反映。经销店工作人员简单查看后认为笔记本电脑属“人为损坏”,不予保修。李先生不予认可,与商家协商无果后,到确山县消协请求维权。  
  【处理过程及结果】根据《河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涉及“三包”的相关规定,结合电脑底部有明显因高温隆起现象,电源高温问题是导致屏幕破裂的原因,消协认为消费者诉求合理,依法要求商家履行“三包”规定。经消协调解,电脑经销店免费为李先生更换了屏幕和电源线路,李先生表示满意。  
  案例四 商家多收费 消费者较真投诉  
  2023年5月,确山县的何先生在某超市购买商品,合计金额4.85元。在结账时,商家收取何先生4.90元。何先生对此不认可,遂向确山县消协反映情况。  
  【处理过程及结果】经调查核实,确山县消协认为消费者何先生反映的问题属实。该超市负责人对消费者何先生反映的问题没有异议,解释说收银员操作失误,当天误将收费系统设置的计费方式定为四舍五入抹零计算,经消协提醒已更正错误。超市向消费者何先生赔礼道歉并补偿其100元消费卡,得到了何先生的谅解。  
  案例五 烤肠吃出异物消费者获赔偿  
  2023年2月,消费者黄女士在西平县人和乡某店铺购买烤肠一袋,价值39元,回家食用烤肠时吃出一个类似羽毛的异物,遂投诉至西平县消协。  
  【处理过程及结果】西平县消协接到投诉后,立即派工作人员展开调查。通过现场查看投诉人提供的剩余烤肠,发现羽毛状异物与烤肠密切包裹在一起,并非售后人为故意添加。随后,消协工作人员找到烤肠生产厂家。生产厂家负责人通过仔细辨别烤肠外包装和吃剩下的烤肠,表示是自己厂生产的烤肠,消费者黄女士反映的情况属实。经消协工作人员调解,生产厂家对消费者黄女士赔偿现金800元。黄女士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六 早教培训预付款引纠纷 消协调解获退款  
  2022年3月,消费者巩女士在西平县某教育信息咨询服务部交了7999元幼儿早教费用,约定144节课。因疫情原因,经营者不能正常提供课时服务,截至2023年7月,开课79节。巩女士多次要求退还剩余课时费用,但经营者不同意。巩女士无奈投诉至西平县消协,请求帮助维权。  
  【处理过程及结果】消费者巩女士的孩子在接受教育服务过程中,经营者因疫情不能正常提供课时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退还剩余课时费用。经西平县消协两次调解,双方于2023年7月19日达成一致意见,商家退还巩女士现金3000元。巩女士对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七 关注特殊消费群体 化解纠纷为民解忧  
  2023年8月31日,80岁的杜大娘在其女儿的搀扶下来到新蔡县消协投诉,称其购买的助听器佩戴不适应,要求退款遭到拒绝。经了解,老人和其女儿3个月前在新蔡县某助听器门市部购买了一对助听器,价格为25000元(有票据)。但老人佩戴后觉得效果不好,体验感极差,达不到商家承诺的效果。收到反映后,商家重新为老人做了专属适配助听产品,但老人佩戴后仍听不清楚。老人要求退货,该店负责人说不清楚相关程序,让她拨打产品售后服务部电话,但售后服务部让她找经销商,双方推来推去,就是不给退款。  
  【处理过程及结果】新蔡县消协接到投诉后,与老人子女取得联系,了解相关情况,并对其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经调查了解,认为消费者反映的问题属实。随后,新蔡县消协工作人员到被投诉的经营店多次协商调解。最终,商家扣除了2000元的折旧费,将剩余的23000元钱一次性退给了杜大娘。消费者非常满意。  
  案例八 商家口头承诺搞促销消费者维权讨公道  
  2023年9月,钟女士在新蔡县城某品牌电瓶车销售中心购买了一辆电瓶车,购买时商家口头承诺该车续航里程在100公里以上。钟女士使用一个月后,发现该车的续航里程仅有50公里左右,远远达不到商家承诺的标准,而且在充电时,电瓶车突然冒起黑烟。钟女士要求免费维修或退款,但遭到商家拒绝。钟女士找到消协,希望帮助自己维权。  
  【处理过程及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要求商家提供符合质量标准和承诺宣传的产品,如在“三包”期限内出现问题,商家应当履行退货、换货及修理等义务。新蔡县消协组织双方进行了两次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经销商为钟女士更换了一组新电瓶和新电瓶车座椅,并开出书面保证书,承诺电瓶保质一年,如其间出现问题,免费更换,钟女士对结果表示满意。  
  案例九 秸秆交易引争议 消协介入化纠纷  
  2023年12月15日,消费者刘先生到正阳县消协投诉,称2023年11月28日他花费9000多元,通过微信付款方式从正阳县某草场购买了花生秧用于喂羊,但到货后发现花生秧已发霉,与商家联系后一直未解决,请求正阳县消协帮助他维权。  
  【处理过程及结果】正阳县消协调查发现,供需双方借助网络进行交易,未履行正式交易合同,而且花生秧未有相关质量规定,无法定的裁量标准,调解难度较大。但正阳县消协工作人员没有放弃,多次调解,最终草场同意为刘先生调换货。消费者表示满意。  
  案例十 预存药款遇搬迁 消协介入助维权  
  2022年12月,消费者魏先生在驿城区某药房预存了7192元钱用于购药。2023年10月,魏先生发现该药房已转让且无法联系,卡内余额无法使用,遂投诉至驿城区消协,请求帮助。  
  【处理过程及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经营者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做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其内容无效。经消协工作人员多次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消费者列出购药清单,药房一次性给予消费者卡内余额等值的药品。消费者魏先生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