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郭建光
过去的一年,我市举办了第二届驻马店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冬游中原·老家河南”驻马店旅游季等活动,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6.5亿元,增长33.4%;确山县被评为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皇家驿站步行街、上蔡李斯步行街成功创建全省示范步行街。“三产”共兴、质效并举,产业强市建设迈出新
步伐。
2月29日,河南省文联八届六次全委会在郑州召开,驻马店市文联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文联系统优秀团体会员”荣誉称号,与郑州、洛阳同步获得此项荣誉。同时,市文联2名同志荣获“2023年度河南省文联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文艺花开满园春
从泌阳县舞蹈家协会主席韩麦编导的《云朵之上》少儿舞蹈获得中国文联颁发的小荷风采金奖,到泌阳县曲艺传承发展中心主任盛莉、盛果创作,盛果表演的三弦书《闹嫁妆》荣获中国《曲艺》杂志社“喜庆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曲艺作品征集活动优秀作品奖,过去的一年,我市文艺工作者开展文艺实践活动,创新工作思路,高标准推出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创作出一大批文艺精品。
过去的一年,市作协2名作家在第八届“河北小小说奖”评选中榜上有名,作家赵一伟的《寻找一只眼睛》荣获优秀作品奖,施永杰的《大憨》荣获佳作奖。市影视协创作的作品《穿越千年的花火》,荣获“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文明之光单元“最佳作品”奖(全国一等奖);《丰碑》《现代豫剧之父——樊粹庭》分别获得第四届河南电影电视“大河奖”电视类电视纪录片二等奖,《遇见高粱红》获得2021~2022年度河南省纪录片奖二等奖。
在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举办的“戏剧中国”2022年度作品征集评选揭晓,王中州创作的剧本《孙叔敖》获奖。在第十三届河南省戏曲红梅奖大赛上,赵娜获金奖;在第二十届河南省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中,我市有6人分获金、银、铜奖。
市音协原创歌曲《大国粮仓》入选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农民群众庆丰收展演活动,并登上央视舞台,还参加了“豫农优品”天下行暨上海展销活动启动,唱响上海外滩。汪磊的作品《秦川谣》获得2022全国群众合唱线上展演暨第十九届南湖合唱节优秀合唱新作品奖(第一名)。《九千万的我们》荣获河南省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22年度优秀歌曲。在河南省第九届合唱节比赛中,我市参赛的5支合唱团喜获5个金奖实现了驻马店合唱史上历史性的突破。
市美协会员王炎的作品《关门》成功入选国家级漫画展——“子恺缘”第十四届中国漫画展览;我市青年学子吕雪珂作品《戛洒三月》入选“第五届全国中国画展览”;63件美术作品荣获河南省第二十八届美术新人新作展优秀奖;在“翰墨润中原——河南省美术书法作品大赛”作品评选中,我市画家张伯杰的中国画作品《铁色起黝石》、张广的中国画作品《中岳清寂》、常江的中国画作品《古城仲夏夜》分获优秀奖。
市曲协小品《心病狂想曲》参加了由中国曲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原创曲艺小品优秀节目展演”活动;老艺术家何宪伦获“河南曲艺特别贡献奖”。
市民协被评为河南省民协2022年度先进团体会员(积分排名第二),张新芳等3人入选河南非遗新青年。同时,在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工作中,驻马店市文联、市民协和《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故事·河南卷·驻马店分卷》编委会分别荣获《中国民间文学大系·河南卷》编纂工作先进单位。在河南省第35届灯谜大赛,我市获得团体金奖。
由省文明委牵头主办2022年全省“赶考路上有我”主题系列活动中,我市荣获24个奖项,涵盖征文、书法、美术、摄影、音乐等多种类别。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走进人民中去!
文章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泌阳曲艺的领头雁,盛莉等人创作的三弦书《闹嫁妆》,讲述了一个新时代新型农民新娘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婆家二姑没看见新娘小芳带来啥嫁妆,于是心生不悦,带领亲友团到婚房冷嘲热讽,说长道短,小芳见状没有不愉快,而是抿嘴一笑胸有成竹开了腔。原来节省嫁妆的钱都在银行卡上,准备流转土地办农场,要带领大家一起奔小康呢。作品朗朗上口、风趣幽默、精致明朗、积极向上。弘扬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思想、新观点。
“田老汉今天要娶媳妇啊哎嗨哎嗨哎嗨呦/那唢呐:滴滴滴滴、嗒嗒嗒嗒/滴滴嗒嗒随风扬啊/哼啊哎呀哼那个呀嗨哪个呀嗨随呀随风扬”盛莉作词的《闹嫁妆》开篇突出一个闹字,她用活泼生动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瞬间就让观众进入到一个欢快、热烈的情景中去。
“亲们亲们听我讲,新时代新风尚婚事简办不铺张。”
“花大娘闻听倒噎气/止不住泪水,泪水满脸淌/要知道你这闺女是这样/倒不如天当房、地当床/仨砖头支锅当灶房。捡个砖头枕着睡,干脆你盖个肚皮囊。”
读着这样清新活泼的唱词,眼前浮现栩栩如生的生动画面,似乎主人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在眼前。这就是作家的功底,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鼓儿哼《新大实话》,通过脱贫户自身经历及所见所闻,说现在道以前,反映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面貌和村民们吃穿住行的巨大变化。彰显了党的富民政策给农业、农村、农民带来的实惠。
由盛莉创作的鼓儿哼唱词非常接地气。“天上下雨屋里干,老头没有小孩欢。儿子没有他爹大,过了冬天是春天。”“以前住的破草房,如今别墅不新鲜。先装修再买家电,门前屋后赛花园。”
莲花落《守艺人的梦想》,通过3个老民间艺人的后代,唱出了老民间艺人在贫穷年代到处卖艺讨生活的艰辛,现在的民间艺人吃穿不愁有钱花,自办文化受欢迎。演出有乡村大舞台,参赛住宾馆,处处得到人们的尊重。原来的说唱艺术,如今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这些民间艺人坚守曲艺阵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自己美好生活的梦想。
“谁说俺爷他不沾,俺奶嫁他陈老三。新婚夜,一条被子放在床,露着脊梁不觉凉。望着房顶俩窟窿,奶奶说,俺这标准是洞房,咱这标准是洞房!”老艺人的讲述将之前的简陋生活条件栩栩如生地描述出来。表演到最后,老艺人生动描绘了当下的幸福生活,新旧对比下如今的日子比蜜甜。
文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优秀的作品感染人、启迪人和影响人。正是这些默默耕耘在基层的文艺界人士,用鲜活的语言、新颖的艺术形式,送文艺下基层,让广大群众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艺术盛宴。
民间非遗魅力无限
1月25日,灯火辉煌的皇家驿站迎来了几位拥有百万、千万粉丝的网红,他们只为奔赴一场绚丽的焰火,一次美丽的邂逅。这场千年焰火盛宴“蓬门今始为君开”。
“砰!”下花棒击打上花棒,一棒接着一棒,当第一棒沸腾的铁水以光速飞向深邃的天空,当万千铁之雨点溅落在花棚之上,当飞溅的铁水与新折柳条相遇,一场奇妙的旅程就此拉开,刹那间铁花漫天,纷纷扬扬如飞花贱玉,起起落落如孔雀开屏,飘飘洒洒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看其形,听其声,观其状,每每不同,有的如铁莲开花,有的如雨点溅飞,有的如红梅点点,有的如绿柳丝绦,有的如铁线划过天幕,有的如银瀑涛声阵阵。围观者叹为观止。
看铁花队如蛟龙出水,飞身上前气宇轩杨,将力与美淋漓尽致地呈现。
2024年春节前夕,河南卫视龙年春晚摄制组,为拍摄确山铁花贺岁视频,特邀确山铁花代表性传承人杨建军先生向江寻千(九月)等大网红传授打铁花和舞龙灯的相关技艺。国家级非遗传人杨建军抱着开放包容的态度,与国内有着千万粉丝的网红联合,一次次把确山铁花的精彩盛况传递给全国观众,赢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有句俗语称:“东关的狮子,西关的龙,还数大装最有名。”3月3日,泌阳县王店镇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常,王店大装盛装出席,所到之处,吸睛无数。人们纷纷被其根植传统又不断创新的表演艺术形式所折服。
传说大装兴办于明末清初,盛行于清末民初,已有400多年历史。据说由当时王店街艺人张、宁两大家子,学习山西大宁民间“抬阁”技术,移植演变而成。古时以祈求国泰民安,百姓乐业传承至今。
王店大装为三层高架大型彩装,简称为大装,属社火抬阁类大型传统民间艺术,是一种融戏剧造型、传统舞蹈与杂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活动,几百年来,成为本地社会民生和地域文化的一大景观。
据泌阳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周玉林介绍,2010年,王店大装被泌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丁保全和陈顺旺、白天增、张晓明、白金亮、杨方等人,先后被县文化部门公布为大装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1年9月,大装被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全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丁保全和陈顺旺被公布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015年9月,大装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丁保全被河南省文化厅公布为大装的省级传承人。2016年1月,王店村被河南省文化厅评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仅仅2023年,泌阳先举办夭庄小装2场,羊册小装表演,王店大装表演4场。
作为非遗传人,很多扎根基层的文艺界人士秉持超前的敏锐视觉,脚踏实地,主动融入市场,让天中大地这片沃土滋养的非遗文化走出河南,走向全国。
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让草根艺人也有机会走上舞台中心,通过现代传播手段让这些民间绝活、传统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软实力。
新的一年,我市将挖掘文旅康养消费新潜力。举办第三届文旅产业博览会暨“天中之声”提琴文化旅游艺术季系列活动,加大文旅资源、文创和非遗产品推广力度。提速推进方特熊出没旅游度假区、嵖岈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皇家驿站文旅综合体、竹沟红色教育基地、泌阳花菇小镇建设,支持景区、住宿、餐饮推出优惠措施和精品线路,让景区串点成线、织线成网,让天中美景出圈出彩。
新的一年,我市将持续传承发展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叫响驻马店“好人之城”品牌。建强用好市融媒体中心。实施“五个一工程”,推出一批精品力作。举行“舞台艺术送基层”“戏曲进校园”“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驻马店。
在新赛道上跑出天中文旅加速度,在新征程上干出新业绩,过去的一年我们挥洒汗水结出累累硕果,新的一年我们将奋力书写新时代驻马店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