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金梅
春天来了,又到了吃榆钱的季节。
榆钱是榆树的种子,因其外形圆薄如钱币而得名。它每年3月至4月间长出,持续到6月。榆钱掉落后榆树才会长出叶子,进入生长旺季。
蒸榆钱是我儿时的美好回忆。小时候物资匮乏,好吃的东西不多,一日三餐就吃馒头、红薯、面条、稀饭。我们老家馒头叫馍,是由玉米面、红薯面、高粱面等杂面做成的,偶尔会掺点好面做成花卷,算是改善生活。来客的时候则烙几张烙馍招待客人,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正儿八经的好面馍。就这样,馍也不能敞开量随便吃——馍被大人吊在房梁上,一是防老鼠咬,二是防小孩偷吃。
每到榆树长榆钱的时候,大人会看榆钱生长的情况,适时让孩子爬上榆树,捋下榆钱,拌上面蒸着吃,或是做成榆钱窝头。榆钱蒸好后撒上盐,淋点香油,或者拌点蒜汁,吃到嘴里甜甜的、黏黏的、香香的,极其美味,是小时候能吃到的好东西。
榆钱不仅好吃还好看。它一串串长在光秃秃的枝条上,仿佛绿色的钱串在微风中招摇,尤其春末时,密密麻麻缀满枝头,特别引人注目,为繁花似锦的春天增添了一抹绿色的希望和印记。
榆钱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并且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排石、消肿止痛的功效。它不仅是食物,更是自然的馈赠,是我少有的儿时美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