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1日
科技治超智慧化 服务增效更便民
我市交通执法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执法人员对可疑车辆进行检查

  本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张新成 通讯员 蒋军华)日前,记者从驻马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获悉,2023年,该支队以“交通运输执法案件自助处理系统”为依托,全力推进科技执法建设,以科技赋能助力交通执法。全市全年共办理行政执法案件8033件,其中利用系统办理7730件,线上办理率为96.2%,6个县区线上案件办理率达到100%,率先实现了所有交通运输执法案件“线上办”。
  市交通执法支队召开专题会议,坚持先行先试,确定驿城区、确山县、正阳县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分类施策,试点推进。在试点基础上,及时组织召开全市自助处理系统推广应用动员会,全面推广应用自助处理系统,是全省首家全市全域全部启用系统的省辖市。
  邀请省交通运输厅技术人员对全市业务骨干进行多次授课,就系统功能应用和操作流程进行详细讲解和系统演示。组建市级技术团队,在全市开办了12期推广应用培训班,促进系统功能不断优化。为加快推进系统应用,采取县区每月一评比、每季度一督导,定期对系统部署进度、案件线上办理等情况进行排名通报,确保推广应用工作落到实处。
  狠抓科技执法创新,以“赋能”促“效能”,实现科技治超智慧化,推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我市对12条重要干线通道和2个重点场站实行电子布控。通过分析比对车辆进入重点区域的频次,研判出高度疑似非法营运车辆,与群众投诉举报较多的车辆一起纳入“黑车库”实施重点监管。目前已对960台高频重点车辆(其中160台不合规网约车)进行预警,指挥中心根据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指派执法人员完成对预警车辆执法检查工作,大大降低了城区重点区域非法营运案件发生率,并与省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相互呼应,形成了“高速+干线”的完美闭合,开创了“智慧监管+智慧预警+智慧执法”的智能执法新模式。
  利用“布控球”对非法营运车辆开展“靶向打击”。一旦出现嫌疑超载车辆,执法人员立即会收到预警信息,并对嫌疑车辆实施精准检查,减少了执法检查的拦车频次,减少了对正常车辆的干扰,执法效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积极拓展新型科技执法手段应用,配备更新了手持执法终端和执法记录仪,投入20万元购买2台无人机,在路政执法、运政执法、海事执法、工程质监执法等领域开展无人机执法巡查。目前我市利用该模式,查获源头违法案件6起,涉路施工案件5起。
  我市智慧执法的推广应用,打破常规办案模式,消除执法案件办理的地域、空间限制,把案件办理、签字确认和缴费环节从现场搬到“线上”。当事人通过移动端APP与执法人员远程协同办理案件,减少了当事人来回奔波、等待处理时间,降低了办事成本,提高了执法效率,得到广大从业人员的高度认可,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利用智慧执法系统即时获取从业人员和车辆信息,缩短了执法检查时间。执法人员制作一般案件执法文书,由之前的120分钟左右节约为现在的20分钟左右,简易案件由之前的30分钟节约至现在的10分钟之内,执法内勤人员大大减少,执法力量向一线倾斜。
  执法人员通过系统办案,从立案登记到结案的全过程,均需在各级审批监督下完成,实现了全过程记录可追溯,大大提高了执法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