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30日
专利成红利“知产”变资产
——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闫海峰 通讯员 刘清华)近年来,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持续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等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推动全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用和高标准保护,拓宽知识产权服务范畴,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有力破解了我市科技创新型企业“轻资产、缺担保、融资难、融资急”等难题,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动力。2023年,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8.5亿元,同期增幅152%。至目前,全市累计已有71家企业质押429项专利和18项商标,签订72笔贷款协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笔数和金额逐年攀升,累计融资额已达25亿元,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紧盯企业需求 当好“办事员”
  该中心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出台相应财政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效发挥政府、银行、保险、评估及担保各方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的作用。强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助力建立适应知识产权融资特点的银行业管理模式,指导金融机构在产业园区基层网点布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帮助办理质押登记的企业申报省、市两级贴息补助,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激发了企业以知识产权进行融资的积极性。主动对接银行和企业,联合银行探索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推出“抵押+质押”“信用+质押”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服务产品,开辟融资新渠道。同时,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座谈交流、征求意见,广泛宣传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贴息补助政策。
   落实帮扶措施 当好“服务员”
  该中心打造知识产权定制化特色服务、高价值专利产出特色服务、知识产权金融特色服务、市域知识产权信息特色服务、知识产权运营特色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和维权援助特色服务“六项特色服务”,主动将知识产权服务融入“入园惠企”和“万人助万企”活动全过程。以全市13个重点园区为重点,组建市、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联络员队伍,主动送服务上门,积极争取省、市激励政策落实落地,提高企业的积极性。积极引导企业运用好知识产权,通过优化质押融资、专利转化服务手段,帮助企业盘活专利、商标知识产权无形资产价值。印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明白单和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绿色通道明白单,设立质押登记绿色通道,配备专人协助完善办理质押登记的各项材料,材料齐全后半个工作日内网上登记提交完结,助力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有效减缓了企业融资压力。
  拓宽融资渠道 当好“联络员”
  该中心将政银企联动机制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引导金融机构拓宽业务功能,创新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制订有利于银企双方的质押融资可行性方案,对重点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进行打包质押。主动与外地金融机构联系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发挥政策和产品互补优势,拓宽融资渠道和范围,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高价值专利的支持力度。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白名单”制度,日常对企业专利和融资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为银企对接搭建便捷渠道,收集全市350家创新型企业融资需求信息2500多条,为银企高效便捷对接打通了渠道。先后组织金融机构深入15家企业进行银企“一对一”线下现场对接,为最终银企正式合作、签约贷款奠定了坚实基础。
   助力企业维权 当好“护航员”
  该中心针对涉外重点企业和关键环节,优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成功申建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河南分中心驻马店受理处,与市贸促会联合成立涉外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站,建立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应对工作机制,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专利保险业务推介,最大程度降低涉外知识产权企业知识产权维权费用。鼓励保险机构创新知识产权保险产品,提升保障额度,为重点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保险服务。目前,我市已办理有海外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和知识产权侵权责任保险两个险种,为企业创新创造提供有力保障,助力涉外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走得稳、走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