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2024年05月15日
名师讲堂

  
  张霞影,驻马店市第二十四小学
  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市优秀班
  主任,开发区优秀教师,曾获得市级优质课一等奖。主持并参与多项市级课题,参与省级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问题设计研究》并结项。多次在省、市、区书法活
  动中获奖。辅导的学生在省、市、区级书法大赛
  以及朗诵大赛活动中多次获奖。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针对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采用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方法,我们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以下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是门面,特别是机器阅卷的时代,一手规范的书写是极其重要的。数学中特别是学习书写竖式时格式不规范,数位不对齐,导致无法准确计算等情况。
  我们发现在乘法、加法、减法以及除法的竖式计算当中,准确率高的学生数字书写工整。很多学生在计算中出现失误,主要是因为自己写的数字模糊不清。我们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过程中要强调书写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让学生明明白白地认识到书写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标点,它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
  2.培养学生读题读图的能力
  读题能力是筛查信息、抓关键信息的基础。读题时,我们要求学生用手指点读题,并勾画出关键信息,特别是低年级同学的读图能力培养,对低年级至关重要。虽然我们是数学老师,但也要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是解决学生理解能力问题的关键手段。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如果读不懂题,怎么会列式,不会列式,更不用提下面的计算了。理解能力提不上去,学生读题的能力也就提升不了。所以究其根源,阅读能力是我们亟待解决的。
  3.培养学生计算后检查的习惯
  回头看是自我检验的最好方法。回头看即检验,很多学生看似在检查,但总心不在焉,真正能够检查出自己作业中错误的学生比较少。在这样特殊的低年级学生群体中,还是需要老师监督他们养成检查的习惯,教给学生检查的方法。学生检查的方法大致有:乘法的末尾数字判断法、估算法、验算法、真实情景判断法、一般经验法。
  4.注重错误纠正
  错误是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但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帮助学生避免重复犯错。学生应该及时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错误纠正,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计算能力。
  5.教学中算法与算理并重
  算理更能引导出学生在温故知新中计算能力的正迁移,比如三年级上册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34×4,口算先用30×4=120,再用4×4=16,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120+16=136,通过口算的过程,列出竖式,每一步口算的过程在竖式中的体现,就是算理的可视化。三年级下册学习34×14,首先明白算式的意义:14个34的和是多少,用旧知识求出4个34,再求出10个34,两部分的积相加,就是14个34的和是多少。每一步都看得见,可操作,在操作中理解了算理,算法便水到渠成,竖式也便呼之即出。算理是算法的源,算法又印证了算理,算法与算理并重,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以上是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中所积累的方法,经过一年多的实验,这些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