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牛云强通讯员 杨先满)近日,汝南县人民法院金铺人民法庭调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在法官王睿的主持调解下,双方协议离婚,王睿向当事人王某和李某宣读并发出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这是汝南县人民法院建立未成年人长效守护机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汝南县人民法院在办理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把握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德法共治原则、问题导向原则、因案制宜原则,从坚持保护、加强保障到解决问题、强化预防,再到释法析理、三效合一,多举措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汝南县人民法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依托真实案例向离婚案件当事人提示有关内容。比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法定的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应当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否则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精心制作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彩色宣传页、相关视频,通过丰富、直观、有趣的图文形式,将“提示”要求及法律规定清晰展现,实现“提示”内容的可视化,让父母充分认识到“守护关爱”的重要性。同时,拓展“提示”工作的案件范围,将抚养纠纷、探望权纠纷、监护权纠纷、同居关系纠纷等涉及未成年子女的案件纳入开展“提示”工作的范畴,实现“提示”应用范围的广泛性。
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运用特殊家事审判、圆桌审判等特色审理方式,将“守护关爱”工作贯穿立案、诉前调解、审理、执行等各阶段,从强调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法定义务,到不履行义务可能导致的后果;从解除婚姻关系时听取未成年子女的意见、禁止争夺抚养权,到离婚后父母对子女负有的权利和义务不变……通过“提示”工作,既是对离婚父母依法履职的责任提出的明确要求,亦是对父母不履行义务将被依法追责的告诫,从而实现“守护关爱”的全流程。
汝南县人民法院将该项工作纳入基层诉源治理的重点,结合诉前调解、“三进”调解工作及乡镇“巾帼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活动等,通过强化沟通协调,借助工作宣传契机,联动辖区村镇调解组织、调解员、“巾帼法律明白人”等调解主体,多主体形成合力,助推“守护关爱”深入开展。
该项工作开展以来,汝南县人民法院通过承办案件向当事人发放“提示”卡40余份,通过“巾帼法律明白人”培训班活动、开展“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普法宣传活动10余次,通过多样化、多途径、全方位的将“守护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落实落细,确保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