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燕霞,驻马店市天中实验小学
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同时也是市优秀班主任、市经济开发区优秀教师、市教育系统优秀团(队)辅导员获得者。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她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为全体师生做好表率。在她的榜样示范作用下,全校
师生形成了求真务实,踏实进取的工作作风和学习作
风,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探讨
诗歌,作为文学的珍贵瑰宝,不仅具有语言之美,更有着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诗歌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引导他们感受美、培养审美情趣。将美育融入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可以唤醒学生对美的敏感性,使他们能够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陶冶情操,洗涤心灵,让学生在发现美与欣赏美的基础上创造美。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尤其是古代的律诗,从结构上看,对仗工整,内容一目了然;从韵律上来讲,平去入四声用得出神入化,读起来琅琅上口;从画面感上分析,只要细细品味,合理想象,就可以发现蕴藏在诗歌中的画卷;从情感来讲,不管是以叙事或议论为主的诗歌,都会把情感置于抒发之上。所以说,诗歌是一个理想的美育载体,可以从视觉、听觉、感觉和情感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育与情感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诗歌蕴含着作者深刻的情感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贺知章的《咏柳》一诗表达着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抒发着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叹,陆游的《示儿》则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强烈盼望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学诗歌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些情感,培养他们的体会情感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与品质。
选择诗歌时,可根据季节描写相应时节风景或者场景的诗歌:贺知章的《咏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夏天的绿树成荫,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安谧恬静,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冬天的滴水成冰,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在让学生感受四季交替的同时,体验了不同时节的田园生活场景。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或者节气选择相应题材的诗歌进行教学:春节前夕可以选择王安石的《元日》、陆游的《除夜雪》和刘禹锡的《元日感怀》等描写春节习俗的古诗;在清明节前后,可以选择杜牧的《清明》、杨万里的《寒食上冢》、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等古诗,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来历以及其寄托的哀思之情;中秋节之时,可以选择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李商隐的《嫦娥》和晏殊的《中秋月》等,让学生加深对中秋节的印象的古诗。选择诗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教学环境等来进行合适的选择。
美育教育通过融入视觉、听觉和情感体验,教育者可以创造一种全面的诗歌教学方法,丰富学生的文学和审美理解,它将艺术元素融入各科目中,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