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1日
水泉汪村:小渔网“网罗”大订单

  文/图 全媒体记者 许静
  见习记者陈培通讯员张博
  电商直播间里,带货主播热情地推销产品(如图),运营人员及时接单备货……日前,在西平县专探乡水泉汪渔网渔具电商产业园的生产车间里,一件件渔网渔具有序码放,工人有的在裁剪原料,有的在编织渔网,有的在打包装箱。
  “截至目前,产业园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入驻企业6家。企业建成以后可直接吸纳250人就业,间接辐射带动3500人就业,实现年产值2亿元。”产业园负责人杨玉林说。
  水泉汪村古时因河水绕村、村内甘泉多而得名。该村有大小上百个泉眼,村民们“靠水吃水”,自古就有编罶结罾、织网捕鱼的习惯。
  水泉汪村党支部书记李世忠介绍,2012年以来,水泉汪村一批有眼光、有魄力的青年,让渔网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开创了“双网”互促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不断发展,目前,全村共有电商专业户57户,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的7户,带动了周边上千人就业。
  “在家门口就业,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家里有事情了,随时可以回去。”产业园工人赵艳玲说。
  在政府的扶持下,村民的电商生意越做越大。为了满足商户的需求,增加集群效应,水泉汪村按照“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发展思路,依托水泉汪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推动以渔网、渔具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电商产业园建设。
  眼下,总投资近8000万元的产业园已完工,其中,新建标准化厂房11栋,展示中心3100平方米,可入驻企业40家。“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水泉汪村打造成中原地区最大的渔网渔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构建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渔网渔具产业集群。”说起产业园的发展,李世忠信心满满。
  在打造远近闻名的“淘宝村”的同时,水泉汪村结合电商优势,加快推动渔网渔具传统优势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化。该村与中铁物流公司合作,建立了智能云仓,并以新疆的农副产品为主,打造“水泉汪甄选”品牌,为后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