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高琳琳 实习生 陈雅兰
仲夏时节,云蒸霞蔚,湛蓝苍穹之下的上蔡县黄埠镇小王营村,杨柳依依,河水潺潺。青砖、粉墙、黛瓦装扮的村落民居,掩映在一片绿色中,别有一番韵味。
产业富村夯实力
走进小王营村,从一个个生产车间,到一个个特色种植基地,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产业发展的蓬勃态势。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前提。近年来,在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协调下,小王营村以做大做强种植业为基本依托,精心谋划、统筹规划产业发展新格局,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不断促进三产融合。
“全村新建的31座蔬菜大棚可以给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几十万元,安排就业200余人。同时引进的上蔡文强食用菌场承包村集体47座扶贫大棚,不但为村里增加了收入,让前来务工的村民有了稳定的工作,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开展食用菌种植。”省纪委监委驻小王营村第一书记张国芝告诉记者。
富民加油站、番顺番茄产业园、保鲜库、盛嘉手套厂、兴宏纸制品加工有限公司……一个个集体经济项目落户该村。目前,该村已经形成了传统产业加工区、特色农业种植区、北汝河休闲观光区、蔡津路核心生活区四大区域。
人才兴村激活力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活力支撑。张国芝告诉记者,因缺乏专业人才,村里建起的47座集体经济蔬菜大棚曾一度闲置。为盘活资源,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达成一致意见,采取承包经营的形式。最终,多年从事食用菌种植的乡土人才任文强被选中。
人才聚,事业兴。小王营村积极实施培育“领头雁”、回引“还巢凤”、借力“及时雨”三项工程,三力齐发促进人才兴村。
该村在优秀村干部、优秀年轻党员、致富带头人等群体中,挖掘选用一批农村发展能人担任村“两委”成员,一批有精力、有能力的“领头雁”投身乡村振兴,吸引一批心向农村、心系故土的优秀退役军人、外出务工能人、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文化润村添动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底色。近几年,小王营村坚持既塑形又铸魂,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大力开展文明乡村、平安乡村、清廉乡村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该村深入挖掘了小王营村孔子问津、李斯故里等历史名人故事,并将蔡津路、问津里、幸福里等作为村内道路名称,增强了村民的自豪感。此外,该村还将绿水田园打造成市县党校研学、中小学拓展训练和企业团建基地。
此外,该村投资50万元打造清廉文化主题公园,树立了敬廉崇廉的乡风民俗,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活居住环境;投资36万元建成充满农耕农趣农味的村史馆,使之成为该村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景点。
生态美村增魅力
走进小王营村,会感触到一种“北国江南”“小家碧玉”之美:青砖黛瓦与墙体彩绘融为一体,农家小院变模样;波光粼粼的水面,映照出它的妩媚娇羞;红花绿植,为它披上多彩的新衣。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近几年,小王营村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打好基础设施提升、生态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创建组合拳,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坚持产业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生态规划统筹谋划,同步推进,走上了一条“三生”融合、协调发展的嬗变之路。
水冲式公厕、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站,厨余垃圾处理中心……这些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在村里随处可见,生活垃圾经过处理都可以变成有机肥,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组织强村聚合力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在小王营村采访,记者能强烈感受到党建引领的“威力”。该村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作为推动组织振兴发力点,围绕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大力推进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积极帮助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这一片,是我们规划的党建综合体的位置,主要建设项目为乡村大食堂、居民会客厅、农家乐、文艺演出场所等。建成后村里的老人可以免费到这里就餐,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免费在这里学习娱乐,外地人可以免费参观游览。”张国芝指着幸福苑东侧的一片空地说,目前已完成土地报批、建设规划等各项前期工作,不久即可开工建设,估计年底就可建成使用。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五星”党支部、河南省乡村建设示范村、河南省文明村镇、河南省清廉乡村,驻马店市委组织部现场教学基地、上蔡县先进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五大工程全面落地实施,从“贫穷洼地”走出的小王营村,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