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辛城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夏至以后,炎热的夏天来临,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蝉在土里孕育了几年,终于按捺不住寂寞,于黄昏及夜间从土里钻出,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
清晨或者是黄昏,在广场带孩子玩耍时,找寻蝉蜕就成了我和女儿有趣的游戏。
首先是比眼力。树丛中,蝉蜕所在地方总是那么蹊跷,不会让人一眼就能看见,要么在树杈处,要么在高高的树干上,或者是在树叶上……只有想不到,没有蝉做不到。那个隐蔽的地方,就是蝉蜕皮的地方。一天的黄昏,你甚至会在找蝉蜕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正在往树的高处爬动的蝉,看着蝉胖乎乎、急匆匆爬动的身体,更是令人惊喜。用手擒住它,让它在手里爬,像是在挠痒痒一样,很有意思。天黑之后,我们打着灯找蝉和蝉蜕,别有一番乐趣。
接着是比智力。蝉蜕通常在伸手够不着的地方,这时就借助一个树枝,把蝉蜕够下来。如果借助树枝也够不到,是一棵小树的话,就摇动它的树干,就能够把蝉蜕摇下来。如果蝉蜕在一棵借助工具也够不到的大树上,我们就努力用带着的半瓶矿泉水投掷蝉蜕,争取把蝉蜕打下来;成功了就欢声雀跃,失败了就望而兴叹。如果实在够不到高处的蝉蜕,我会告诉女儿,有些事情只要努力了就好。
最后是比才情。女儿唱着《童年》这首校园歌曲,让我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她背着虞世南的“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的咏蝉诗,我给她讲这首诗的内涵。趁着孩子兴趣较浓的时候,我给孩子普及另外两首写蝉的诗:骆宾王的《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咏蝉寄情,咏蝉三绝,名不虚传。虽然女儿还不能完全理解,但先种下文化的种子,是很好的一件事。
寻蝉蜕,寻找到了童年,对女儿进行了教育,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孩子一起成长,何乐而不为。
妻子发给我她和女儿寻蝉蜕的照片,正在上班的我心也跑到了她俩所在的广场,期待着放假,寻蝉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