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梁学杰 齐琛)近日,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最美‘遇’建‘筑’梦乡村——传承嫘祖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实践队成员不惧酷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奉献祖国,助力发展新时代。
拙匠书院是黄淮学院服务乡村振兴工作的平台。黄淮学院师生通过拙匠书院和乡村振兴学院平台,深入乡村一线,服务乡村的规划设计、产业布局、文化建设和乡村文旅的运营与管理工作。在西平县水泉汪村,文化展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参加,实践队成员向他们详细讲解了嫘祖的起源和发展,大家听得十分入迷。
实践队还组织西平县赵寺村小学生来到拙匠书院开展嫘祖文化宣讲活动。小朋友们聆听了嫘祖通过发明养蚕、亲身劳作来造福百姓的故事,学习嫘祖文化的同时,强化了劳动观念,并励志要弘扬创造、勤俭、奋斗、奉献的劳动精神。
据乡村规划研究院负责人介绍,拙匠书院自成立以来,就把“传承中式文化基因”作为重要的职责使命。通过对村庄的环境设计、产业规划、文化教育,让乡村变得更美,让乡村变得“更中国”,让乡村成为中国文化基因传承的载体。
“历史上,西平妇女结网技术驰名一方。”水泉汪村村委会主任王连峰说,西平是嫘祖故里,相传嫘祖受蜘蛛结网启发,发明了缫丝织绢之术,西平人结网的历史传说也就由此衍生而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变化和经济发展,朴实勤劳的西平人开始编织水果网兜,后来又增加了渔网、猎网、鸡网等,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实践队成员参观了渔网渔具产业园。水泉汪村三面环水,村里大小上百个泉眼,村民们靠水吃水,自古就有编罶结罾织网捕鱼的习惯。随着垂钓及捕捞养殖市场日渐繁荣,抄网等渔具需求猛增,编结抄网进行售卖成为水泉汪村及周边村子的主要产业。加之交通便利,水泉汪村洼地效应突出,商户开始在此聚集。该村逐渐成为抄网生产、收购、批发、外销基地。
至此,黄淮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结束。实践的旅程暂告段落,但新时代青年们的脚步不停,初心不改。青年学子将以实际行动深入群众、走进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