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3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3日
8岁女童被蜱虫叮咬 医生提醒警惕“夺命虫”
  本报讯(通讯员 张崇阳)“妈妈,我脸上痒,还有个疙瘩!”近日,8岁的女孩晓玲说。晓玲妈妈在孩子面部发现一个黑色的小鼓包,仔细查看,感觉像虫子,拔了一下感觉咬得很紧。
  晓玲妈妈看过新闻,知道这种虫不能暴力拔出,因口器是弯曲状,一旦直接拔出,很容易折断残留在体内,引起异物刺激反应、造成病原体感染等情况,严重时危及生命。晓玲妈妈立即带孩子到市中心医院妇女儿童医院就诊。
  该院急诊科副主任蔡青云查体后,诊断为蜱虫叮咬。经过了解,原来晓玲前一天晚上在人民公园北侧的小山坡上玩耍,极有可能在草丛中被蜱虫叮咬了。
  蜱虫又被称为“夺命虫”,主要分布在草地、农田、森林等草木茂盛的地方,也可寄生在牛、羊、狗、鼠等动物的体表。蜱虫携带83种病毒、14种细菌、20种立克次体、18种螺旋体和32种原虫等多种病原体,能够传播多种疾病。
  由于孩子当时无发热、心悸、头疼、头晕等症状,蔡青云用医用酒精涂抹,对蜱虫浸润,尝试让蜱虫“喝醉”,自行松开口器,经过反复多次滴入酒精,尝试剥离后,历时20多分钟,终于将蜱虫完全拔出。
  取出后,蔡青云为孩子充分消毒并完善相关检查。出院时蔡青云叮嘱孩子妈妈,一周后复诊,期间如果出现伤口红肿、发热、头晕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蔡青云提醒,到野外树林或草地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防止蜱虫从衣物缝隙钻入,尽量不要穿凉鞋,另外不要在草地、树木上晾晒衣物。一旦出现疑似蜱虫叮咬,不要强行拔出蜱虫,可以用酒精、甘油等涂抹在蜱虫的身上,使得其头部放松或窒息,再用尖头的镊子将蜱虫轻轻拉出,取出蜱虫的伤口要进行消毒处理。有条件者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