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09日
探寻千年古刹北泉寺——
澄潭印月空不著 闲云照影寂无声
    唐柏

  文/图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1600年前,老乐山东麓来了一位高僧,他此行的目的是希望寻找一块能够修建寺庙、诵经念佛普度众生的场所。天遂人愿,经过数日奔波,当他风尘仆仆置身老乐山与秀岭之间的一块谷地时,眼前豁然开朗。高僧苦苦寻找的道场如今就在眼前!
  确山古称朗陵。古朗陵县城西自南而北有三泉:南泉、中泉、北泉,泉前皆有寺院。位于北泉的寺庙就是北泉寺,其宝刹巍峨,清泉喷涌,古树掩映,木鱼声声,是佛教界人士诵经念佛的绝佳去处。
  北泉寺历经战火,如今留下了见证脚下这片历史的4棵1400多年树龄的古老银杏树、2棵1300多年树龄的柏树等珍贵树木。
  “澄潭印月空不著,闲云照影寂无声。”穿透历史烟雨,碑刻布满斑斑青苔的文字与北泉寺融合在一起,组成奇妙的乐章,伴随着八卦九曲池静静流淌的泉水一起成为历史与人文的绝唱。
  颜真卿笔下的“山中天地宽”
  确山县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东临黄淮平原。这里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西周为江国、道国所在地,春秋属楚,秦属颍川,汉初建县,建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650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呈“三山三水三分田,半分水路半庄园”格局,平原、丘陵、山地各占三分之一。“深山出宝寺”此言不虚。
  据致力于当地文化传承的马勤功介绍,他自20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分配到确山工作后数次到北泉寺。他曾调查确山县南泉、中泉与北泉及其所存遗迹,如今只有北泉寺保留有历代遗迹,寺内还有鲁公祠一座。“据说颜真卿在被囚禁期间依旧笔耕不辍,在此写下这副‘佛界乾坤大,山中天地宽’对联。对联中‘山中天’3个大字极其贴合北泉寺的自然环境,因而为这里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增添了厚重的一笔。”
  黄淮学院副教授余全有表示,大书法家颜真卿究竟如何死的,后人众说纷纭。正因为史料不详,以至于颜鲁公殉节处存异。有的说在蔡州龙兴寺,有的说在汝南天中山,还有的认为在确山北泉寺。不管怎样,一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最后的时光是在中原这块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殉节的毋庸置疑。
  始建于北齐年间的北泉寺名叫“天宫”,唐改为“资福禅寺”,宋崇宁年间又名“万寿禅院”,而北泉寺是当地百姓延续至今的称呼。寺以泉名,泉以寺存,二者相随千年,当真有着解不开的缘分。
  北泉寺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它东临秀山,西接老乐山,北有豹溪环绕,南有万木夹道。山连水,水环山,寺依山麓,别有洞天。宋代的夏侯冲、曹祥、魏著和贺滇等人,因不满当时的朝政,聚集在此吟诗作赋,寄情山水。
   贺滇写下《家山记》详述北泉寺盛景
  宋代文人墨客笔下的北泉寺“别有洞天”。其中贺滇写下的《家山记》一书记载:北泉寺周围曾有“兰州”“竹涧”“相径”“松关”“龙门”“碧岩”“玉花亭”“时思馆”“豹溪桥”“仁智树”,这在确山县旧志上被称为“确山十景”。
  北泉寺让人流连忘返的景点要数“地涌金莲,暗水浮花”的八卦池。寺内有两棵虬枝交错、树身青苔斑驳的桧柏,分别位于“八卦池”两边,其中一棵仰卧在池水之上。唐柏实为“圆柏”,据传为唐朝猛将尉迟恭所种,抚今追昔,令人心生感慨。
  方池内有九曲流觞,自然形成一泓“水涌如珠滚玉碎,浮花似旋喷玉盘”的“天河九曲”,泉眼汩汩,终年不歇。白露过后,水草曼妙,水面升腾起袅袅白烟。冬天白雪皑皑,深山古寺,大殿内法相庄严,屋脊上寒鸦惊散,古银杏褪去金色的衣装,留下盘根错节的主干。
  马勤功告诉记者,他经过多次观察发现,泉水从大雄宝殿的莲花座下流出,一股清流流向寺院南侧,另一股流向寺庙北侧。
  “不取不舍不著,是真是妄是空。自来自往自在……”这是寺中间龟趺碑北侧的碑文;南侧的碑文为:“澄潭印月空不著,闲云照影寂无声。”
  这里有清乾隆十三年《北泉寺迁建火神庙碑记》,这里有嘉庆十四年《颜鲁公祠祝田记》,还有历经岁月侵蚀散漫不可觅的
  残断石碑。
  这里的建筑古今夹杂,不变
  的是寺内外的古树似乎在诉说着这里的前世今生,从不同维度告诉你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曾
  经来过的人。
  追溯历史的某年月日,许是
  盛夏时分,雷电交加,寺庙内僧人正潜心礼佛,“轰隆隆”一阵巨响,位于寺东侧池塘的那株银杏树顷刻间分崩离析,树干内腾起天火,燃烧了一天一夜,终于在连绵不绝的大雨之下自然熄灭。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在于,尽管历经劫难,却从不曾熄灭心中向阳而生的火焰,等待来年,残剩的树皮依然生长,并渐渐生长成犬牙交错,树干中空,内可摆八仙桌对饮的奇观。仰望被烟熏火燎的树干,触目惊心之处依然清晰可见。当年的这场无妄之灾似乎在抚慰遭受困顿的人们,寒来暑往,生生不息,更迭不止,这才是生活的真谛,生命的意义。
  这郁郁葱葱的4棵“白果
  树”,相传植于隋朝,人们称之为“隋果”。公元2024年农历八月初四,白露前夕,北泉寺正在大修。大殿内工人忙忙碌碌,寺院内泉水静静流淌,而白果树上的白果即将成熟,一场大风将一些果实吹落。
  北泉寺这座千年古刹,据说在唐宋时期最为鼎盛。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北泉寺一年一度的古老庙会。大佛殿朱漆门窗雕刻着精美花纹,双层八角飞檐,层层金狮兽头,角角紧系铜铃。
  央视《记住乡愁》第二季第59集将北泉寺完美呈现给世人。马勤功陪伴央视工作人员前后数次拍摄取景,第一次去的时候阴雨如晦,第二次,第三次,终于在最后时刻,云散天霁,金色的大殿,飘浮在天空不甚真实的白云,终于航拍完成。所有目睹此景的人们如释重负,将这座藏在深山的名寺终于透过时光的沙漏逐渐为外人所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北泉的水从哪里来?拥有林地面积10.2万亩的国有乐山林场成为北泉丰沛水源的天然补给站,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71.9%,森林蓄积量20万立方米,林区内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过市区150倍,是森林康养、休闲度假的天然大氧吧。
  金色的风拂过沉淀千年的古老寺庙,铜铃叮咚,木鱼铿锵,历史与现实,当每一天的阳光透过秀岭的山脊映射到大殿,当正午的阳光透过层层金色的叶片照射到仰望天空的游客,当晚霞沐浴着颜鲁公祠的每一个角落,古寺不语,只有八卦池内的金光闪耀,等待着又一个黎明来临之前,无数星光照射在奔涌的泉水之上,点点星光汇聚成另一个喷薄的朝阳,温暖着人生的四季,无悔的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