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丹青写就人生路,笔墨勾勒国画魂。他遍摹古人,向先贤学习,醉心书画,枯笔作椽,大地作幕,将飞瀑流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悉数入画,他毕其一生归园田居,种植牡丹,研究牡丹,刻画牡丹,犹如醉卧花丛的古人,捻须吟哦的依然是雍容华贵的富贵牡丹。他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美术家协会花鸟协会副会长、中国牡丹芍药协会职业画家、郑州大学特聘教授、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终身教授李新国。
9月20日上午,由市委宣传部、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市美术家协会、市文化馆承办的“国花迎国庆”——李新国国画牡丹作品展在市文化馆一楼展厅开幕。
这次展览的主题是“国花迎国庆”,共展出李新国近20年来的100多幅作品。展出时间为9月20日~27日,欢迎书画爱好者前来观展。
“牡丹,自古以来便被誉为‘花中之王’的国花。它不仅是一种花卉,更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富贵吉祥的象征。牡丹的盛开,如同我们伟大祖国在新时代下的蓬勃发展,每一片花瓣都饱含生机与活力。我在作画的过程中,每一笔都保持着炽烈的情感,那是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对人民的深情、对这片土地无尽的眷恋。我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能够让大家感受到艺术的力量,感受到牡丹之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更能激发大家对祖国深深的爱。”李新国说。
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李新国笔下的牡丹都有其独特的秉性。对于李新国来说,用画笔诉说心中所想所思所悟,已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李新国眼中,万事万物都被具象化,几十年如一日接触牡丹,了解牡丹,深入研究牡丹文化,观其形,察其状,究其神,攫其魂,把牡丹画带入更深一层的艺术层次。
李新国是活跃在当今画坛的一棵常青树,年逾七旬,笔耕不辍,在根植传统中国画技法的基础上,锐意创新,是一位从乡村走出来的实力派画家,曾因绘制白米牡丹长卷而享誉国内。他毕业于西安美院,曾在刘文西、肖焕、陈忠志、张之光等名家门下求教,因其功力深厚,求知若渴,成为同门中的佼佼者。
一幅幅画作是李新国近年来创作的精品,他画的牡丹厚重大气,千姿百态。每一根线条都力透纸背,如刀刻斧凿一般雄壮有力。他的作品观之尽显酣畅淋漓之感。他笔下的这些千姿百态的牡丹如诗歌般曼妙,如故乡流云般舒展,无论造诣达到何种层次,不变的是一颗对绘画敬畏的心。
李新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画家。“我画牡丹,画农村、农民题材也是普通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题材。我为什么这样画?因为我知道,我的艺术创作就是为了人民群众,创作人民群众最喜欢的作品。艺术,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情感的桥梁,是文化的传承,更是人民生活的镜像。我画中的每一朵牡丹,都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那绚烂的色彩,不仅是自然界之美的再现,更是人民群众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象征。我笔下的农村,不是简单的风景描绘,而是那些勤劳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李新国现在依然住在汝南县板店镇板店村。他为艺术奉献一辈子,为家乡奉献终生。李新国为乡亲们带去了艺术文化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他出资筹建的艺术馆成了板店乡弘扬孝道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著名画家刘保申撰文表示,“李新国也用轻描淡抹、疏点简写,也用连拖带滚的干线传递着浪漫的情调,趣味横生。这些画绝非闲花野草给人的感受,也超过艳丽灵秀花朵带来的轻柔的愉悦,而是大提琴的和弦及暮霭万籁的谐鸣,深沉而久远。新国工写全能,兼作人物,面貌颇多,情调不俗。最主要的是他底气十足,始终保持着执着奋进的激情,把事业视为生命,奋斗不息。”
“我一生从未离开过土地和给予我丰沛滋养的故乡。我绘画的初衷就是源于民、利于民。我穷其一生最终是为了家乡人民,因而在家乡修建板店乡群众艺术馆,敞开门热忱欢迎农民兄弟。”对于毕其一生耕耘在画坛中的李新国来说,用心书写牡丹,绘制一幅鸿篇巨制回报家乡,是他的初衷。
躬耕画坛60余年,可以说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于此。绘画早已经融入他的日常与血脉中,他目之所及皆可入画,心之所想皆为技法,每有偶得“漫卷诗书喜欲狂”,点一盏灯,赏一幅画,一丝一缕皆为画魂,一笔一划皆为画生。人生幸事,莫过于此。
“牡丹雍容华贵,花开时节恰逢春天。我们学古人不能拘泥于此,要满怀才情与热忱,画出不一样的作品,从技法上寻求突破,从情怀上找准切入点,从而让绘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李新国表示,每一次与牡丹相会都有新的启迪,获得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在他笔下,无论是功力深厚的工笔牡丹,还是心神兼备的写意牡丹,似乎都是流淌自画家的心中。
“作为我校的杰出代表和优秀艺术家,他始终坚守在艺术创作的第一线,用画笔记录时代、讴歌人民、赞美祖国。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我校赢得了荣誉,更为我们广大师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标杆。”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宋华民说。
(本版图片均为李新国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