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贺建
在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至上古时期,那时的人们在农作物秋收之后,会举行祭天、祭祖仪式,庆祝丰收、感恩天地。《吕氏春秋·季秋纪》中便有这样的记载,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古老而庄重的画面。而在《易经》中,“九”被视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得名“重阳”,亦称“重九”。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了在重阳佳节人们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南朝梁人吴均在《续齐谐记》中,为我们讲述了一段关于重阳节的美丽传说:东汉时,汝南郡人桓景跟随方士费长房学习法术,费长房预言桓景家九月九日将有灾难,唯有登高饮菊花酒、佩戴茱萸囊方可避祸。桓景依言而行,果然家中鸡犬牛羊暴死,而家人因登高避祸得以幸免。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饮酒、佩戴茱萸的习俗便流传开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人们登高望远,不仅是为了欣赏秋日的美景,更是为了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在驻马店地区,重阳节的习俗丰富多样,除了登高、饮酒、佩戴茱萸囊外,人们还会赏菊花、隆师(拜谢老师)、逆女(迎接女儿归宁)。“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菊花,以其高洁、坚韧的品格,成了重阳节的象征。
糕香酒美庆重阳,敬老尊贤情意长。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还会制作各种糕点,如菊花糕、枣糕等,互相馈送,以表达敬老尊贤的美好情感。这一习俗,在驻马店地区的县志中多有记载,如万历《新蔡县志》所言:“作糕,簪菊,饮茱萸酒。”而遂平县则有重阳节酿菊花酒的风俗,更是为这一节日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经历过一段衰落的时期。民国《西平县志》称,到了修志时的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重阳登高只有“读书人间有行之者”。但幸运的是,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1989年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这一举措,不仅让重阳节重新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更让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与发扬。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在这个充满温情与诗意的节日里,让我们共同缅怀古人、传承文化、敬老尊贤、祈福安康。愿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社会的关爱与尊重,愿每一个家庭都能洋溢着幸福与和谐的气息。而上蔡县重阳习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对我们这一传统节日的最好肯定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