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1日
张谷英村
  文/于惠泉
  国庆假期,我们避开汹涌澎湃的游客,去了岳阳张谷英村。
  从长沙出发,跟着导航车子在大山深处转悠了两个小时,到达一片青山绿水、白云悠悠、满眼生机的小山冲。当年张谷英为避战乱,率族人迁居于此,远离人世间的浮沉与喧嚣,真的是建造了一个现实版的桃花源。
  张谷英村,背靠龙形山,溪水从东南西三面环绕,宛若游龙抱珠,形成“溪水阶下淌,门朝水中开”的风水格局。房子以天井为单元,各自成院,以南北为进深,经过二三道半米高的门槛,经天井,进厅堂,入要堂,东西两侧则在中线外由屏门隔开,作偏房和侧室。每进堂屋的屋顶,由高大的圆木支撑,连成一片,十分结实。院子与院子之间有巷道通连,浑然一体,青砖灰瓦、木梯石阶,经600多年的风雨侵蚀,古风犹存。
  房子的天井,上可采光、通风,下可纳水、排水。天井下方的花坛由花岗岩砌成,旁边是水道,雨水可从下水道一直流到外面的渭溪河,布局精巧,令人赞叹。每座院落内部的空间都很大,走在里面空荡荡的,原来居住的功能因为旅游开发的原因,只保存那些拆不掉、搬不走的物件。我们见到的梁架、斗拱、窗棂、门楣、砖头和石礅上雕刻着八骏图、八仙过海、郭子仪祝寿等风俗故事,圆雕浮雕并用,刀法细腻,生动传神,各具风采。据说很多拆走的物件远比这些精美,可惜无缘得见。
  深宅之内虽空,但秩序井然,透着肃穆与威严,要堂的木柱上挂着“几朝古貌,一脉真形,更喜宗儒先族谱;历代淳风,千年正气,且看砺志步青云”之类的对联,题款无名,字却不俗,墙上家训写着“孝父母、友兄弟、睦族姓、正蒙养、存心地、修行检”等字样,静静诉说着张家耕读传家的朴素理想。据说,张谷英嘉靖时从江西迁来,先后出进士、举人30多位,现代以来,村中走出去的大学生、研究生也不少,家风渊源,也在意料之中。
  庭院内很安静,没人看管,任凭游人自由观览。偶尔见有女子在售卖自制的油豆腐和晒干的辣椒、萝卜干等农产品,她们不张扬也不主动介绍,似乎有一种宝物只卖给识者的自信。她们又似乎有些羞涩,还不善于宣传推广。不过,我还是买了些,算是对古村落的一种敬重。
  在村中闲逛,见到不少学美术的学生在溪边或村头写生。一些搞摄影的艺术家也现身于此,拍个不够。逛累了,吃了顿农家饭,虽朴实无华,却怡然自乐,并记住了这块藏匿于深山的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