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山湖美景(资料图) 全媒体记者 郭建光
在驻马店市博物馆,悬挂着一张华夏古道示意图,驻马店位居古道中间位置。这条路是我国中部贯通南北的交通要道,今天的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107国道与这条古道几乎重合。
博物馆里,红陶、黑陶及灰陶制品均发掘自国楼遗址。
时间回到201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一则消息,称在107国道河南省确山县任店镇路段旁边,发掘出布满车辙痕迹的汉代官道,它恰与107国道重叠,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我国最早“107国道”。正是这则消息,吸引了包括天中历史文化研究院在内的国内一众专家的目光,而这条昔日的“国道”北接驻马驿、南连驻龙驿,这为龙马精神的发源地提供了超乎寻常的历史意义。
这条汉代官道对于研究汉代官道的规划建设、道路修筑维护技术以及汉代车辆建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汉代官道是在朗陵故城遗址内发掘出的。朗陵城是我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郡县古城,从春秋时期开始,作为县治、郡治累计时间长达1300年。
确山县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北岸,自古就有“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之称。总面积1650平方公里,有2000多年的置县历史,古为豫州,西周时为道国,战国属楚,汉朝置朗陵县,隋唐称朗山县,北宋改为确山县至今。确山是革命老区,也是国家《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振兴规划》区内县。
近年来,确山以创建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以“红色文化为核心,自然山水为特色,乡村文化为底蕴”,在“红土地”上做起了大文章。
历史厚重,从文化自信中汲取力量 位于薄山湖上游莽莽林区中的确山县石滚河镇陈冲村,走出一位足以彪炳史册的文人,他就是明代曾任宁波、苏州同知后迁南京户部郎中、淮南兵备副使、按察司副使,后又升任陕西太仆寺卿的陈耀文。在他为官期间不停为民鼓与呼,最终因厌倦官场,告老还家。他皓首穷经,著作等身。著有《天中记》《花草粹编》《经典稽疑》《正杨》《学林就正》《学圃萱苏》等行于世,清代均收入《四库全书》。这部成书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的《天中记》分为乾坤、岁时、律历、地理、帝王、都邑、人伦、身体、人事、职官、释教、经传、文房、技艺、礼乐、饮食、衣服、树木、花草、虫鱼、甲类、鸟兽等,为后人保存了一份研究脚下历史的珍贵资料。
确山历史上,古今名人辈出,灿若繁星。
一位位彪炳史册的名字,让后人敬仰的同时,也对脚下这片热土有了更深一层的认知。
位于确山县城盘龙街道建设街东段有一处纪念馆。这座名为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门前的一副鎏金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该县文化馆原副馆长张峰告诉记者:“书写这副对联的是我的老父亲张习明,我清楚地记得,2007年纪念馆重新修缮时,有关部门找到我父亲,为纪念馆题写杨靖宇将军1927年为北伐军郑汴会师撰写的这副对联:庆今日克复郑汴,澄清黄河水;祝他年直捣幽燕,扫尽长城灰。”
这些临街而建的清代小瓦建筑,前后共三进院落。此时雨声哗哗,滴落在黛色的瓦檐上,形成一条条水柱倾泻而下。
1927年4月4日,为迎接北伐军入豫作战,杨靖宇、张家铎等带领确山4万多名群众,发起了震惊中外的确山农民暴动。1927年4月24日,确山县各界代表民主选举产生了全国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
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纪念馆依托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建设而成,是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的第一座房屋临街修建,浑圆的木柱支撑着镂花的走廊和屋檐。廊前立着一方汉白玉石碑,碑上刻有“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和“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展室门前有一副楹联,镌刻着确山县的辉煌过去和历史荣耀:大革命农民暴动席卷河南,小县城红色政权震惊世界。
纪念馆东侧有一条石板路小巷,通向北侧的解放路,而路的斜对面就是确山县靖宇小学。学校的学生人人都会讲杨靖宇将军的事迹。
确山县红色资源众多。
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6年,馆名由周恩来总理题写。1988年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被国务院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先后获得“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二级博物馆”等国家级荣誉14项,“河南省文明单位”“河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景区”等省级荣誉20多项,成为中原大地上传承红色基因的璀璨明珠。
竹沟革命烈士陵园于1986年动工修建竹沟革命纪念碑,1987年4月落成,时任国家主席的李先念题写了碑名。在竹沟战斗过的许多革命前辈、革命先烈和志士仁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们犹如一座丰碑,永远屹立在人们心中,鼓舞和激励我们为光辉的未来而前进。
确山是革命老区,境内的竹沟镇被誉为“小延安”,抗战时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所在地,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张震等一大批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这里也是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的故乡。
2020年2月28日,河南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包括确山县在内的14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3月22日,春分刚过,瓦岗镇易地搬迁安置点幸福里小区内,昔日大山里的搬迁群众在院内的藤编厂务工,笑意写在每个人的脸上。“这都是托共产党的福,以前咋也想不到会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搬迁户陈运说。
厚重的历史让这片土地变得扑朔迷离,红色的记忆给这片土地打上深深的烙印。这里不断创造着平凡中的不凡,这里的人们用智慧与汗水将幸福的未来浇灌!
文化灿烂,从传承非遗中寻找突破
刚刚过去的国庆节,人民日报视频号报道了江寻千(9月)分享的国家级非遗“确山打铁花”的故事。CCTV4频道的微博视频号也进行了转发。作为确山打铁花千年来的第一位女弟子,江寻千的加入,让外界更多地了解了确山打铁花。
此外,CCTV17频道的《超级农人秀》栏目,用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报道了《逐梦沃野的超级范儿·乡村制琴师》,此节目反响热烈、好评如潮。被誉为“提琴之乡”的确山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制琴师傅,他们制作的提琴走出国门,让30多个国家听到了中国制造的声音。
在非遗的大家庭里,有一种花叫铁花。
过去的几年,确山打铁花频频出镜,而作为当家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建军虽然年事已高,却主动背负使命,以老带新,让古老的铁花“开”遍神州大地。
千年铁花,璀璨绽放。杨建军带领打铁花队伍奔赴全国各地,将这一民间焰火绝技带给海内外游客,引得惊叹声一片,也走出了一条让沉睡已久的古老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的传承之路。
炉火熊熊,铁花飞溅。表演惊险震撼,难度大、技艺复杂。搭建的花棚四方八角,三层空间,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有别于其他打铁花的重要标志。铁花艺人头戴葫芦瓢,赤膊上阵的勇者气概也成为代表中国人民大无畏精神的体现。
确山打铁花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的美誉。它起源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已有千余年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2008年6月,“确山铁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提琴是确山对外开放的又一张新名片。确山县提琴产业园位于确山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是县委、县政府为确山籍在京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开辟的园区,从业人员2000多人,产品涵盖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大贝斯及琴盒,产品超过30个系列、400余种型号,占据全国提琴总产量的40%,在中高档提琴上占据了80%以上的份额,年出口创汇千万美元,确山提琴为世界奏出了“中国好声音”,也唤醒了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民间技艺,让非遗技艺通过不断探索,盛装走向世界,为家乡赢得尊重与喝彩。
确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文化产业独树一帜,全国文化先进县名不虚传。
确山古称朗陵。古朗陵县城西自南而北有三泉,曰南泉、中泉、北泉,泉前皆有寺院。位于北泉的寺庙就是北泉寺,其宝刹巍峨,清泉喷涌,古树掩映,木鱼声声,是佛教界人士诵经念佛的绝佳去处。
“澄潭印月空不著,闲云照影寂无声”。这样穿透历史烟雨,碑刻上布满斑斑青苔的文字与这里的环境融合在一起,组合成奇妙的乐章,伴随着八卦九曲池流淌的泉水一起成为历史与人文的绝唱。北泉寺始建于北齐年间,是著名的佛教圣地,史传也是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殉节地。北泉寺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它东临秀岭,西接乐山,北有豹溪环绕,南有万木夹道。寺院内的4棵白果树,相传植于隋朝,人们称之为“隋果”。最大的一棵树围长7.15米。八卦池东边的3间偏殿,为颜鲁公祠。祠内立有颜真卿的雕像,他生前亲书的“山中天”3个大字,镶嵌在祠堂门的横额上。
山环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安居之城
盘龙山下,人们安居乐业;老乐山巅,坐论道家文化。
确山县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是豫南重要的旅游观光胜地。
被誉为“中原漓江”的薄山湖是驻马店水源地保护区,湖水蜿蜒曲折近40公里,湖面烟波浩渺、水天相接,是绝好的旅游休闲胜地。
乐山主峰海拔813米,方圆68平方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著名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景区内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过市区的150倍,是养生休闲度假的天然大氧吧。老乐山又是一座道教圣山,亦为道家福地。
盘龙山下,确山县城高楼林立。山脚下经过治理后的公园内游人如织。鲜花、绿草、池塘、游园,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山沟如今成为山水园林的典范。
确山县先后邀请高校修订完善了《确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文件。近3年来,共投入资金17亿元,修建了老乐山旅游快速通道、翡翠画廊乡村旅游带等。2021年,总投资4.43亿元打造竹沟红色教育基地,投资0.9亿元建设新型文旅商业消费集聚区。
2024年6月,蓝天白云下,位于确山县瓦岗镇一望无垠的夏枯草示范基地,头戴遮阳帽、挥动镰刀收割的50余名收割工人挥汗如雨,与时间赛跑,力争让饱含着药农期待的夏枯草悉数收割归仓。这里的夏枯草摇身成了国内知名饮料的主要原料。
是年9月,位于薄山湖上游的石滚河镇何大庙村的千年板栗园迎来了一波又一波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打板栗、吃土鸡,在树下漫步,在河边流连,沐浴着秋日金色的阳光,扎一个帐篷,看云卷云舒,体验农家游的惬意,品味山水田园的韵味,洗去一路风尘,倾心农耕与牧歌,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日子定格,成为记忆里一份沉甸甸的珍藏。
品牌是一个地方能够叫得响的金字招牌。确山县委、县政府把培育、推介文旅产业品牌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来抓。先后开发了确山板栗、确山夏枯草、确山黑猪、确山留庄大米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和瓦岗红薯、瓦岗西瓜、确山朗陵罐酒等特色旅游商品。重点打造确山迎宾馆等4家酒店创星提级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民宿品质。对外参加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原(鹤壁)文博会积极推介家乡,对内结合当地特色举办板栗节、西瓜节、红薯节、小龙虾节、稻田艺术节等成为文旅融合的吸睛之作。
在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增强文旅产业凝聚力。
近年来,确山县在竹沟红色小镇规划建设了“提琴小镇”,在老乐山景区建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确山打铁花表演基地,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以“旅游+”为理念,推动旅游扶贫与电商、旅游扶贫与农业、旅游扶贫与农特产品的融合。目前,梦里水乡常庄村、千年龄农耕文化园、彩云谷天然大峡谷、云上村庄黄石头庄、翡翠画廊天目山、千年风情板栗园、竹沟芍药种植基地民宿等已形成品牌,它们和老乐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竹沟红色旅游景区等相映生辉,在全县区域内形成了大旅游格局。
2023年以来,全县入境游客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6亿元。目前,全县有7万多人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旅游带贫人口5000多人,旅游业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2013年,确山县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9年被河南省文旅厅命名为“河南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和“河南省旅游扶贫示范县”。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这是一片醉人的土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正在时代浪潮中崛起的土地。
确山——一颗镶嵌在豫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