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11月04日
西平: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西平县网红打卡点凤凰桥 赵永涛/摄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通讯员 孙秋鹏
  在小洪河温暖的臂弯小住几日,你就能发现,西平县如同一位千面佳人,每日都在悄然变换着她的妆容。“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大铜器文化之乡”多种文化交相辉映,构筑了西平丰富的文化图谱。“千年古县、诗书画乡、丝服之邦、制造名谷、花海剑都、中原酒城”,这一串串亮眼的“果实”,是西平人民对洪河千年滋润的回馈。
  嫘祖文化 古韵深厚
  在西平,嫘祖文化是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觉其醇厚。据《大戴礼·帝系》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西陵氏嫘祖所居的西陵就在今天的西平县,黄帝与西陵氏炎帝之女嫘祖结为连理。西平县董桥村是当年嫘祖所在的西陵氏部落的聚居地,也就是嫘祖的故乡,“董桥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董桥村,秋日清风下,小楼绘彩,道路坦荡,一草一木静静诉说着古老的历史。在此出土的红陶纺轮表明,西陵氏部落已掌握纺织技术,记者到此仿佛看到了嫘祖“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的创举。在这里,仰韶文化的印记与嫘祖文化的精髓交织融合,共同铸就了西平深厚的文化底蕴。
  嫘祖,这位被奉为蚕神的“先蚕娘娘”,自古以来便是人民心中的偶像。她不仅教会人们植桑养蚕、缫丝制衣的技艺,更以其勤劳、智慧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成为“人文女祖”的典范。她所开创的蚕丝文明,以及后来璀璨的丝绸之路,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紧密相连,共同谱写了人类文明的辉煌篇章。如今,西平的服装设计制造基地“嫘祖服装城”全国驰名。
  由嫘祖倡导,并与黄帝八拜成婚的传说在西平家喻户晓。八拜成婚包括拜“天、地、日、月、山、河、祖先、夫妻对拜盟誓之约”等环节,这些仪式让婚姻具有神圣、庄重的意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嫘祖是后世中国母亲的楷模。嫘祖文化的传承赋予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坚强韧性、聪颖智慧、勤俭奉献等诸多优良传统,如同一股清泉,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世代滋润着西平人民的心田。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嫘祖文化,西平县倾力打造了嫘祖文化苑。嫘祖文化苑占地约500亩,有庄严肃穆的嫘祖殿、风景如画的念祖湖、充满历史韵味的西陵古亭,也有现代感十足的多功能演播厅。每年农历三月初六举办的嫘祖故里拜祖大典,更是吸引了无数炎黄子孙前来寻根问祖、共襄盛举。“嫘祖祭典”也被纳入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了解到,在西平这片热土上,嫘祖文化的力量无处不在,它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写家训、挂中堂、扬家风”的文明实践活动,还是“好姻缘我设计,好家风我传承”的创新举措,都体现了西平人民对传统美德和家庭责任的坚守与传承。在这里,婚礼不再是一场奢华的盛宴,而是一段充满温情和祝福的美好时光。“广场婚礼”“古装婚礼”“骑行婚礼”“集体婚礼”等文明向上的婚礼形式,摒弃了铺张的婚俗陋习,强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这里,家风家训不再是一种空洞的说教,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嫘祖文化的光芒照亮了西平县,也照亮了每一个西平人的心灵深处。
  冶铁文化 源远流长
  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记者来到了棠溪之畔。这里的阳光似乎还弥漫着2700多年前冶铁铸剑的红热,那段辉煌的历史仿佛就在眼前徐徐展开。
  “棠溪之金,天下之利。”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冶铁铸剑业达到了巅峰,规模为480平方公里,赢得了“天下第一兵工重地”的美誉。《中国通史简编》:“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道出了西平冶铁铸剑技艺的精湛。《史记·苏秦列传》更是对这里铸造的宝剑赞不绝口,“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棠溪城、合伯城、冶炉东城、冶炉西城,如今虽已不复存在,但它们的名字依然在当地人的口中传颂。
  记者来到了出山镇谭山水库的南北两岸,这里就是西平现存的酒店冶铁遗址,曾是战国中晚期的冶金基地。棠溪、龙泉、干将、莫邪等九大名剑都是在这里诞生的。站在这片遗址上,仿佛能听到当年工匠们挥锤击打的铿锵之声,能看到他们精心铸造每一把宝剑、每一件兵器的专注神情。几十年来,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现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遗迹。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史教授柯俊曾由衷赞叹:“酒店战国冶铁炉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辉煌成就。”这片遗址在199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了研究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珍贵宝库。
  西平县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冶铁铸剑这一传统技艺。宝剑博物馆和技艺传承中心的成立,为这一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不仅如此,西平县还积极开发与冶铁铸剑文化相关的文创产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
  在棠溪剑业公司,铸剑工匠拿起一把棠溪宝剑,深情地为记者讲述它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每一把棠溪宝剑都代表着勇气、正义和力量”,他说,在传承过程中,他们注重技艺与文化的融合,用“剑胆琴心”让每一把宝剑都成为一件有灵魂的艺术品。一握上棠溪宝剑,记者心中便充满了敬意和感慨。如今的西平县,冶铁铸剑文化已成为一张亮丽的名片,“天下第一剑——棠溪宝剑”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相信在未来,这段辉煌的历史将继续在西平的土地上绽放光彩。正如那句古诗所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西平县将在传承和发展冶铁铸剑文化的道路上继续砥砺前行,书写新的篇章。
   长寿文化 时代荣光
  在西平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长寿文化如同秋日的金阳,温暖而耀眼。这里,8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5万人,百岁寿星有100多人,人均寿命高达79.6岁。
  作为嫘祖故里,西平深受嫘祖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孝善文化。许多孝子、孝妇、孝女的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如同一曲曲动人的乐章,奏响了西平长寿文化的旋律。
  在出山镇,记者领略了大铜器文化的魅力。大铜器这种民间艺术在西平已有300多年历史,是群众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看着那精美绝伦、古朴绚丽、声震天地的大铜器表演,让人感受到了西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家乡、对民族的深厚情意,孝善文化与“大铜器情结”的交融共生,为西平的长寿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除了文化的熏陶,西平的生态环境也持续向好。这里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高达31.17%,被誉为“天然氧吧”。漫步在公园和广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妙,这无疑是西平人健康长寿的秘诀。这里盛产“西平小麦”和“西平红薯”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食材。当记者品尝了当地的沫糊等美食时,那独特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
  记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西平县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这里不仅有设施齐全的养老院、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覆盖率也达到100%。最令记者印象深刻的是西平县中医院建立的医养结合中心,设施先进、技术精湛,为老年人安享晚年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
  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2000多年的历史,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谱写出一曲高品质城市建设的华美乐章。
  站在新的起点,一个人文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新西平正昂首阔步,奋勇前行。未来,嫘祖故里西平必将更加璀璨夺目!